励志成语故事手抄报(优美语句45句)

励志成语故事手抄报

1、(造句)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2、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3、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4、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励志成语故事手抄报)。

5、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苏格拉底(古希腊)

6、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7、霍光是西汉有名的大臣,汉武帝很器重他,封为大将军。汉武帝临终,令他辅佐幼主昭帝刘弗陵,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8、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等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渐变内化过程,而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为此,我校在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中创设了成语美德教育环境,走进油田十四小学,仿佛置身于成语世界,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成语文化气息,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校办学理念——成语成人,两侧墙壁上有“濮阳历史文化成语”,让我们重回远古,感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先人的智慧;成语文化墙高矮错落有致,以“成人之语”“成才之语”“成事之语”“成熟之语”为主题设计,图文并茂;花坛、小树林围墙上也绘有多彩成语;每面墙、每处景观都有表情地育人,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怎能不深深根植于师生们心田?教学楼以“习惯养成”为主题,一楼大厅设计有“万世师表”的系列成语,引领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楼梯以“励志成语”“知行一致”为主题,学生进出可见,熟读成诵,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的良好品行。

9、比喻人们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却不知变通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通常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相传宋国有一农民,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从此便不再种地,等着再有一只兔子撞上去。

10、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11、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

12、(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3、活动主题:“成语故事我来讲”手抄报绘制大赛

14、有一次,宣帝去祭祀,在宣帝乘车往高庙向祖宗牌位朝拜的路上,霍光与他同坐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不能自持,背上好像有小刺在扎,难以忍受。后由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他才行完大礼。

15、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多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信陵君听说了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决不会因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

16、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收集的有关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17、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18、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1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记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成语文化”特色创建

2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22、(妙语点拨)诸葛亮了解关羽自大,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所以他在回答关羽的提问时,巧言夸赞他超群绝伦。这体现了诸葛亮善于体察人心、八面玲珑的一面。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像诸葛亮学习,从细处着眼,用心观察,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然后对着路子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

23、(活学活用)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正不知甚处有名的处士,何方大国的使臣,俱办下一片敬心侍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24、(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借机欺压别人

25、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26、《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27、上面的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注意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迷惑,同时,事物没必要过分包装。

28、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29、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0、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31、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32、(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33、后来,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引申出成语“惩一警百”。

34、(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35、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6、一周年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

37、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38、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39、既然是手抄报的话,就写一些趣味成语故事比较好!

40、有一年,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来到平阳,召见当地官吏,尹翁归也在召见之列。田延年对大家说,有文才的站到东边,懂武艺的站在西边。众人都按太守的要求分别站立,惟有尹翁归站在中间。田延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一边站立,尹翁归跪下禀道:“我文武兼备,听候太守任用。”

41、手抄报的版面设计:(1)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成语故事我来讲”等。(2)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3)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主标题要求与展览内容相切合。

42、后来,赵国邯郸被秦军包围,赵平原君向魏求救。魏王虽然派大将前去准备援赵,但又因惧怕秦国而按兵不动时,是侯嬴帮信陵君谋划,盗取魏王兵符解得邯郸之围。侯嬴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就在他离开魏国后自刎而死。

43、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44、这事情告诉我们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不能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这样反倒会把事情弄糟了。

  发布日期:2023-06-1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