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优美语句53句)

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1、程门立雪,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杨时,北宋时期人。幼年时期聪颖异常,能写文章。熙宁九年,杨时中了进士门第。后来,杨时拜当时“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为老师。一天,杨时有问题想请教老师,来到老师的住处,结果老师正闭着眼睛睡觉,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时,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2、由于勤学苦练,车胤成为饱学之士,后来步于仕途,做了高官。

3、大作家鲁迅以前说过“哪里有天才,我仅仅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华罗庚也说过:“勤能补拙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意思是说,勤能使人不再笨拙,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报。是呀,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我们一定要做到勤奋。

4、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5、勤者,不惰也;惰者则万事无成。翻开成功者的成长历史,哪一页没有写下“勤奋”二字?回顾成功者走过的历程,哪一步没有留下辛勤的汗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6、    不用上溯到解放前,二三十年前点着油灯上晚自习的农村中学还很常见,一个自习下来同学们的鼻孔被烟熏得乌黑。冬天下了晚自习,打一盆洗脸水都带着冰碴。这样的学习环境,仍然培养出大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人才。

7、一位金姓回族少年,祖父是德高望重的阿訇。因为家庭的关系,他自幼在清真寺学习,课程是阿拉伯语,教材是《古兰经》。少年的父亲读过私塾,求学期间对中医很有兴趣,自学医术,给人看病、开药,渐渐有了名气,搬到县城里开了一间药铺。

8、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9、“姐姐,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点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10、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11、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书,忽然有一句不会,想找书看看,可是没有灯。这时,他见萤火虫在飞舞光点斑斑,在黑夜中分外耀眼。车胤机灵一动,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起来,不就有灯了吗。说做就做,车胤用白绢做了一个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袋子虽不怎么明亮,但看书还是将就能用。从此,晚上时间又被车胤充分利用。

12、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同县人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去劳作,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惊讶,资助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13、  出处:《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14、  刘琨,晋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刘备一样,同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在永嘉之乱后,长期组织流民据守晋阳,抵御匈奴前赵政权。后与鲜卑拓跋猗卢结为兄弟,又投靠鲜卑族段匹磾。刘琨还是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

15、无独有偶,同朝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家贫,无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浪费,很可惜。

16、晷(guǐ):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17、同学们,你也想让你的心愿被TA听见吗?你在书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疑惑吗?你想为TA送上一段文字吗?

18、俗话说得好:“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只要我们勤奋,沿着一个奋斗目标,再大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19、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20、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贤才。苏秦应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阳。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21、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22、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23、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24、莱尔说的对,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是啊,如果你想成为有用的人,就一定要立起自己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人只有心中有了目标,才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25、闻鸡起舞,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祖逖(tì)(266~321),是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来,他做了官,并在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

26、  人物: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皇帝之一。刘秀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布衣的出身,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统一天下,建立东汉,是为光武帝。刘秀在位33年,开创了一代“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盛世。  

27、①《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28、勤奋学习的故事,大家应该问问家里的长辈,他们应该都见到过,甚至多数人都经历过,但在他们那一代人当中过于稀松平常,他们自己都懒得讲。

29、“映雪”:“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30、中国人是否自古就是这样,不爱读书,不愿读书呢?

31、在通往世界冠军的道路上,邓亚萍不知洒下了多少奋斗的汗水。邓亚萍的父亲也是位乒乓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不到5岁就开始打乒乓了。邓亚萍个子矮,天生就不是打乒乓的料。为了补充身体条件的不足,她双腿绑上沙袋练习,常常练得脚底都起泡了。而且她经常给自己增大运动量,一练一身汗,一天差不多要换五六次衣服。所以,最后的王者不是她还是谁呢:是勤奋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

32、这里,让我们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刻苦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看看我国古代名人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33、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34、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35、“囊萤”:晋代车胤(yìn)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36、    新进门的娘仨因为长年乞讨落下了病根,经常害病,小老板没少请一位擅长针灸的老中医为其诊治。出于省钱的目的,小老板向老中医讨教了不少,老中医不吝赐教,时候久了娘仨再生病,小老板自己就能用针扎好了。

37、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38、负薪挂角:背着柴草时,把书挂在扁担前面;放牛时,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随时准备读书。指抓住劳动的间隙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不畏辛苦。

39、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40、  出处:《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41、那么,心愿卡在哪里等着你呢?就在我们大家熟悉的朗读亭旁边喔。

42、    今天,我们重温当年的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模仿。前人的这些努力,正是为了给今天的我们提供庇护的荫凉。拙劣地模仿落后时代的做法,不会对精神世界和行为能力有什么显见的提高。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历中感受人生不曾接触的经历,坚定自我鞭策的力量。

43、  祖逖,晋代著名军事家,北伐领袖。早年在司马各王的赏识中壮大,后率亲族乡d南下。祖逖于公元317年组织流民北伐,几年间迅速收复被后赵占领的黄河以南大片失地。与祖逖有关的成语还有枕戈待旦、中流击楫等。  

44、释义: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45、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46、征途是异常艰苦的。自发流亡的进步师生,一没有官方组织,二没有经费支持,盘缠是微薄的,甚至很多人像胡讲师那样根本没与家人告别,身上只有在学校里勿勿收起的简单行囊。消息闭塞、兵荒马乱的年月,进步师生裹胁在南下避祸的人流中,亦步亦趋走向目标不明的后方。    胡讲师的旅途并不寂寞。民国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行动了起来,沦陷区不甘成为亡国奴的数万爱国师生陆续集结到后方,组成了多所“国立联合中学”坚持复课。由于日寇不断进逼、国军节节失利,师生们不得不一再逃亡。

47、我叫虞贞,是文津小学504班的学生。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喜欢唱歌、跳舞,最爱的是做手工啦!当然我也热爱学习。五年级的小学生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48、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49、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如今大家能够想到、能够经历到的各种“勤奋”相形见拙。你如今再勤奋学习,你也不必发扬“凿壁借光”精神去蹭别家的电灯灯光吧?

50、下面是点播时间。TA想点播《勤奋好学的故事》送给全体文津学子。

51、规律词汇汇总:AAB/AABB/ABAB/ABAC等

52、小金念的乡下学校,教学水平远远不及今天的农村学校。更何况,人的天赋和精力是有限的,小金已经掌握了两门差异极大的语言,脑袋里还能装进第三门语言并能熟练运用如母语一般么?

  发布日期:2023-07-2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