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规范的名言(优美语句75句)

关于道德规范的名言

1、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关于道德规范的名言)。

2、“才”与“德”哪个更重要呢?当然是德为本,否则就会出现越有才能越反动的情况,希特勒就是如此。《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

4、这是四端学说的一个概括。,四端学说是孟子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5、文体是自由的,题目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考生可议论,可抒情,可叙事,但注意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可写成“四不像”。

6、为什么“以友”能够“辅仁”?李泽厚在书中还引用了康有为《论语注》的一段话,其解释可谓精当明了:“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历生。置诸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就是说,多跟好人、仁人交朋友,以“仁”的标准来交朋友,是成仁、达仁的重要途径。《论语》开篇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乐淘淘于远方的朋友来与他相会,想必是出于“辅仁”的原因。一帮仁人朋友欢聚在一起,其所论、所做自然离不开高尚的仁德。就像现在慈善家们聚在一起做善事,“志愿者”们结成组织做义工,大家互相勉励帮助别人,使自己的灵魂也得到升华,岂不是快乐无比的事?

7、(理解)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8、  以《易卜生主义》一文为例。他首先辨析道德的定义: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道德;不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不道德。他举例:“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由此可见,当社会习惯把持于有权阶级、既得利益者之手,作为一种偏见,一种压迫的工具,那么所谓道德,本质上可能不道德,所谓不道德,表面上则是道德。

9、(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10、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

1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2、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1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14、(解读)出自荀子《劝学》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1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6、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17、(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18、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三句名言都和“德”、“才”有关,属于同类型材料,但内涵又有所不同。

19、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20、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21、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要想培育一棵大树,要从树根培育。要想教育一个人就要从德开始。

22、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3、(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

24、(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25、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车尔尼雪夫斯基

26、知己知彼,排忧解纷。乐善好施,见义而勇为;鞠躬尽瘁,甘为孺子牛。矢志鼎新革故,着力避短扬长。明礼诚信,踏踏实实干事;正大光明,清清白白做人。倡自省少互责,主公道止冲突。感悟厚德载物,坚持养性修身。假冒伪劣次,彻底根除;生旦净末丑,共台增辉。

27、(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28、(解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9、只有当你是个有品德的人时,你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里的品德指的是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行为标准,是忠君爱国,是礼义廉耻,是文明守法。马云曾只因在面试门口拾起一张废纸而被录用,荆轲为国家尊严毅然踏上不归路,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因克已守礼、勤俭朴素而千古留名。人必须有自己的品德以及不可逾越的底线。古语有云:“非独贤者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成功的人不只有成功的机遇,更有之前无数的坚守与准备。

30、自立才能自主,靠人更须靠己。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1、习近平主席《在全国d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说,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d章和d规d纪不了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幡然醒悟,惊出一身汗。如果把d章和d规d纪学好了、掌握了,又自觉遵守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防止一些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的现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d性教育是共产d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d人的“心学”。

32、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无诚不合、无信难行。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

33、“选好角度”的“好”则暗示行文立意必须合乎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规范,“好”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思维的深刻,也就是在理解精准方面提升了能力要求。“确定立意”,要求行文观点“集中,鲜明”,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考生要在理解每句名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其共同的中心——以德为本——作为作文的立意方向,而不能只抓其中一句或一些关键词,否则就会偏题、离题。

3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36、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37、相爱成家,忠实固家。心齐和家,平等乐家。勤俭兴家,奢惰败家。

38、(解读)《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9、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4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1、一定意义上说,凡是命题人列写出来的要求,都具有“限制性”的特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严格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和内容,考生不能脱离所给材料随意写作。

42、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

43、知己知彼,排忧解纷。乐善好施,见义而勇为;鞠躬尽瘁,甘为孺子牛。矢志鼎新革故,着力避短扬长。明礼诚信,踏踏实实干事;正大光明,清清白白做人。倡自省少互责,主公道止冲突。感悟厚德载物,坚持养性修身。假冒伪劣次,彻底根除;生旦净末丑,共台增辉。

44、    (解读)语出《礼记·学记》。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4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6、(解读)《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4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内容上理解:在高高的山上远望,在光明大道上行走。实意虚化,则是“好上加好”的意思。后来有了成语“高山景行”,喻说“品德修养超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标杆。有专家说,“德”,原本就包含着“才”,为了强调“做人为先”,所以,就把“德”用来专指“品德,品行”了。故而,这句话是可以理解为“德才兼备”的。

48、  我愿善意理解,有人伪造名人名言,目的也是使世人“不受人惑”,然而其方法已经丧失了正当性,譬如托胡适之名,以其为绳索,牵起了“少年朋友”的鼻子。

49、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王者时期,就像人生四季的最美好的春天,实属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年华

50、“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5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2、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53、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厚文化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辛花清露》。出过几本小书。《给材料作文写作研究》(海燕出版社出版),《诗之味》(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花伴人生》(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入编《中学教师四项全能》(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54、《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5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5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7、每天都反省自己,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58、(翻译)曾参说:“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59、天行其健,独善其身。敏而好问,能者皆为师;诲人不倦,温故常知新公民道德格言公民道德格言。书山有路励志,学海无涯明心。才智创辟,从小热爱科学;琢玉成器,勤奋启迪聪颖。赞英雄有作为,学雷锋乐助人。遵规闻过则喜,尽职勇于批评。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工农兵学商,行行光荣。

60、生我育我,父母恩深;寸草春晖,铭记于心。孝敬父母,可望儿女孝敬我;虐待父母,怎教儿女孝敬我。儿女不肖,父母之羞;父母失赡,儿女之羞

61、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箴(zhēn):劝诫、劝勉。

62、好:喜爱;乐善:乐于为善;无求:没有过分的要求。“乐善”是做人之本,是行为之首,“无求”则是其高尚的精神境。

63、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裴斯泰洛齐

64、(1)有人说:“能结交的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

65、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66、“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67、第二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内涵是“育人或治人以德”,“正”同样暗含着“才”的意思,“正”是道德标杆,怎么做到“正”呢?恐怕就是“才”的意蕴了。

68、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69、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70、“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71、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72、(解读)孟子说:“仁者如射”。意思是说:“仁者(的行为)就如同射箭一样,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再放箭。”那么,到底要调整哪些“姿势”呢?这又要回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理论核心:关于“仁”的内容。孔子认为有五种品德,即恭、宽、信、敏、惠,具体来讲,恭就是庄重,宽就是宽厚,信就是守信,敏就是敏捷,惠就是慈惠。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孔子把“仁”阐述成贤能政治的一切准则,又阐述成最高道德标准,它概括了一切善良的品德。孔子以“仁”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构成了自己全部思想的核心。因此,要成为“仁者”的关键是要“首先端正自己”。

73、(文本有删节·删节文本未经作者审核·文责由小编承担)

74、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结尾,胡适坦言:“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发布日期:2023-08-2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