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代表作(优美语句38句)

龚自珍的代表作

1、《龚自珍全集》开门见山的第一首诗就是:“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剑气与箫心相对,成为龚自珍诗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是他人生状况和诗文精神的高度概括。

2、唐朝诗坛,只有白居易一人同时顶着“诗王”和“诗魔”两大霸气头衔。他的诗通俗易懂,他最擅长的就是用极简单的语言,谱写出动人的篇章。

3、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4、1977年生日那天,我特别书写了龚自珍的一首《己亥杂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并题记说:“廿二岁生日,书此自勉。”

5、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6、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7、《文汇读书周报》第1631号第四版“访谈”

8、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龚自珍的代表作)。

9、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10、WENHUI BOOKREVIEWSINCE1985

11、黄立新表示,在所有以龚自珍为主角的书籍中,余世存的《己亥》堪称“传奇”,令人眼前一亮。不同于史料研究、诗歌赏析、人物传记等常见的体裁,余世存独辟蹊径,以315首《己亥杂诗》为线索,釆用第一人称、心灵独白的手法,描摹、还原了1839年(己亥年)龚自珍的传奇经历:饱受打压,弃官归乡;颠沛九千里,攒了无数饭局,谈了两段恋爱,写下《己亥杂诗》。这样的手法,既刁钻又大气,既雅致又有强烈的现实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开阔的精神视野。

12、——第二点是龚自珍与鲁迅在思想关注点上有惊人的相似点。我在梳理龚自珍的思想脉络时发现,龚自珍的思想是有一个主要聚焦点的,那就是人,人才,人格。他的所有批判性思维皆围绕此轴心展开。他衡量一个朝代盛衰的标准是什么?是这个朝代拥有什么样层级的人才;他考量一个朝代制度是否先进的标准是什么?是能否让真正的优秀人才尽其所能;他测量一个社会是否充满活力的标准是什么?是这个社会国民是否具有理想的人格。龚自珍的那些著名的诗文,如“九州生气恃风雷”,《明良论》《山中之民》《病梅馆记》等,其题旨谈的都是人,或是批判扼杀人才的机制,或是呼唤身心健全具有理想人格的国民,从山野间涌现。至于鲁迅,他认定,中国的问题,“其首在立人,人立然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他对麻木不仁的“看客”、庸众痛心疾首,正是因为“看客”现象的刺激,导致他弃医从文,致力于从精神上疗治这个病入膏肓的民族。他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揭示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吃人”,鲁迅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指出主人吃奴才,奴才相互间也在“吃”,被“吃”的“人”也在“吃人”。狂人曰:“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几片肉……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他一生都在用笔致力于掀翻这“吃人的宴席”。

13、创作需要灵感,灵感需要激发,激发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自然的……而对书法创作来说,文字内容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龚自珍的诗“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梁启超先生说他的阅读体会是“若受电然”。十多年前,我在《书法创作论》一书中谈到创作体会时也说:“诗能激发情感,变成创作意象,龚自珍的诗特别能激发人的感情,写起来很激动,风格往往很豪放,我特别喜欢写龚自珍的诗……”

14、研究古文字学,大量接触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石刻文字,使我的审美取向从帖学向碑学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又是《己亥杂诗》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舆。”“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后来,我在写《中国书法史》时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核心思想是“尊魏卑唐”,其源头来自龚自珍的这两首诗。清末民初有学者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书法也是。

15、龚诗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诸多矛盾:无情地揭露了清王朝的种种黑暗、腐败与罪恶,又对它表示一定程度的幻想与留恋;积极地宣传变革并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但在黑暗、冷酷现实的打击下,又企图逃避斗争。龚诗思想上的矛盾,源于作者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除了前面提到的作者自叹“双负箫心与剑名”外,最典型的莫过于作者的屡次戒诗。《戒诗五章》突出地表示了这种矛盾,其二云:百脏发酸泪,夜涌如源泉。此泪何所从,万一诗崇焉!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存者,何用更留迹?诗人出于对清王朝高压政策的愤慨与不满,加之自身无法实现理想的苦闷,第一次表示诗戒,但他并未能做到。未做到的原因,作者在其《又忏心一首》里有生动的说明: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痛,寓言决欲就打烧。

16、这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作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作者被迫辞职南归时。

17、除此之外,他的《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章对社会腐败的揭露与攻击,他的诗歌风格“变化从心,倏忽万状,无所不有,所过如扫”,他的审美观念“凡声音之性,引而向上者为道,引而向下者为非道,引而之于旦阳者为道,引而至于暮阴者为非道”……所有这一切都曾引导、启迪我。虽然不能一一指陈,但是能感到它们的存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龚自珍的诗文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18、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19、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其中《李白全集》收录了1010首诗歌。

20、龚自珍诗中的箫虽不能与上面这些一概而论,但首先也是一种幽怨与孤独的倾诉。纵观龚自珍的一生,很多时候,他的思想里充满了幽怨与愤慨,这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清廷腐败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二是自己屡次科场失意、怀才不遇之感。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不能说作者官位显赫时一定能实现自己锐意改革、改善民生的宏伟志向,但是至少因为科场失意,使得诗人难以进入统治阶级上层,对于国计民生也就越发没有了发言权,使他改革社会的理想毫无疑问地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一来,诗人的压抑、愤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21、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22、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天气晴和,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位友朋子弟修禊雅集,他们在溪边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为众人所作诗集写下一篇序文,这就是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此序又名“临河序”“禊帖” ,凡28行324字,语言清丽,意境淡远,也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遗憾的是,这样一幅杰作,墨迹却不知下落,只给世人留下两个故事:一是唐太宗派萧翼从辩才和尚处骗取《兰亭序》墨迹;一是贞观二十三年(649)这件骗来的珍宝随李世民入昭陵。今日所见摹本和刻本,皆为从唐太宗命能书者如赵模、冯承素等制作的摹本或响拓本辗转而出者。

23、龚自珍在他的词《丑奴儿令》中写道: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他的两大人生理想,即“剑”所代表的挽救衰世的宏伟志向与“箫”代表的宁静、自由、儿女情长的世俗生活。作者自叹过去十几年里,既没有实现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壮志,也没有真正做到退隐江湖、不问世事,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因此才说“双负箫心与剑名”。

24、总之,人的本质无论生理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结构,因此“字如其人”的风格也绝非凝固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结构,例如五代杨凝式的作品虽仅存《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但风格件件不同。明代祝允明的书风变化多端,被称为“无一同者”。

25、这首诗中充满希望,但又露出淡淡离愁。这种复杂的情绪融入诗中,让人读起来有感觉特别真挚。

26、正因为如此,当我准备创作一件大作品时,而且又在己亥年,自然就想到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且因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才会越写越来劲,最后扩展到龚自珍的全部诗作。

27、    (本文为《剑气箫心——沃兴华书龚自珍诗选》前言,该书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8、                   樊炳劭于呼和浩特2009

29、这两句单独看已经很有触动了,再联系诗中的前文看,会发现更有滋味。龚自珍辞官之前已经是礼部主事,他想要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工作。他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都教给学生。

30、上阕写在梦中与一位女郎相会,梦醒后寻思,似乎就在自己熟悉的红楼。下阕写一觉醒来,眼前景物依旧,才知却是在做梦,那个虚无缥缈的仙洲本不属于自己。诗人把现实生活中无法倾诉的痴情,运用"写梦"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展现出来。整首词的风貌一如梦境一般扑朔迷离,也符合青春期爱情患得患失、怅惘迷茫的特征。

31、书名“剑气箫心”出自《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以此冠名,出于两方面考虑。

32、2019年(农历己亥年),当代学者余世存用典雅别致的现代汉语,化身龚自珍作抒情性独白,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与激情。

3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34、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35、箫适于演奏低沉、舒缓的曲调,余味悠长,在表现哀婉、深沉的情绪时比其他乐器更胜一筹,这是箫的重要特色之一。“箫”这一意象的这种内涵,在历代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虽然引发哀婉情绪的原因不尽相同,或儿女情思,或怀才不遇,但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即幽怨、深沉、孤独。

36、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

3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发布日期:2023-09-0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