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及翻译(优美语句72句)

王阳明名言及翻译

1、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3、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4、王阳明十一岁时,其父中状元入翰林院,王阳明便来到京城上学。

5、(解释)是非之心,不用思考便知道,不用学习便具备,这是真正的良知。

6、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王阳明名言及翻译)。

7、“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8、在这部金融史著中,《绿野仙踪》并不仅是一种修辞上的点缀。鲍姆是有政治倾向的报纸老板,《仙踪》在体裁上虽系童话,却透露出十九世纪末美国政治经济的消息,包括大众对银行业的不满情绪,其人物角色似隐喻了当时社会的不同群体或势力,故谓之“民粹主义的寓言”者有之,谓之“货币寓言”者有之。而我特别留意到的,是书里关于《仙踪》还有这样的话:“童话中非常励志的部分同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评论家认为,这种精神来源于鲍姆热衷的另一场运动——神智学运动。当时,神智学刚从印度进入美国。它认为现实是由意识构建起来的,想要的东西就在自己心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它们,‘认识它’或者‘把它变成现实’。”啊哈,这不是山姆大叔的心灵鸡汤吗?看到这,我秒懂了,秒懂了王阳明,也秒懂了——于丹。

9、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10、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忿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11、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12、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1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4、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陆九渊。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15、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

16、《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7、具体说回王阳明和于丹。同是突出主观能动之力,大抵王阳明是积极的,他引禅入儒,高扬个人的自主和自信,不妨说是有为的禅宗,是有儒家精神的禅宗;而于丹却是消极的,回避政治社会的灰暗面,一味藉驼鸟策略以求自我安慰,则近乎阿Q化的国学了。是改造社会的兴奋剂,还是逃避社会的麻醉品,这是需要我们分辨清楚的。

18、此四事规一脉相承,细说无非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王阳明总结:“只有真切为善的心,就必能勤学,必能见善即迁、有过即改,见到不善,也会不自觉劝其向善。”倘能如此,便成“如种树然,自然日夜滋长,枝叶日茂。”

19、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20、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王守仁意在强调,普通人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

21、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2、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23、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是在陆九渊的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但是,他的心学有着独立的历史意义。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提倡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以为圣人,讲究个人的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致良知。

24、《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25、遭遇挫折对程朱理学产生怀疑的王阳明开始科举之路。

26、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27、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8、宁王精心谋划十年,短短四十二天就被王阳明临时组织的草台班子打败了。

29、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30、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31、 王阳明是明朝一代大儒,更是中国整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一直受到后人的无限景仰。本册《王阳明箴言录》是从王氏传世的著作中,甄选其中最能体现王氏思想,对现代人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智言警句,辑结成书,以飨读者。不管是对王阳明本身怀有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学识的读者,都一定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最直观、最睿智的帮助。

32、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33、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34、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35、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36、怒人而不畏,以其失理也。未怒而人已畏,以其得理也。学者或未见道而从实改过。

37、(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38、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39、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40、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41、人之大患在于自满而以为己贤,故终其身学无所成。学者无求于外,此学之要说。

4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3、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44、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45、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46、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47、 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备受历代国人景仰关注,他留下的宝贵文字中最精华的无疑当属《传习录》,而本书则主要是从《传习录》中甄选择取王氏的金玉之言,加以解读注释、辑结而成,并加以创新地分为修身、齐家、治学、悟道、平天下几个板块,不仅便于读者理解阅读,更对今人修养提高自身大有裨益。

48、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49、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改过,改的就是心之过,许多人犯错不愿承认,就是迈不过心中的一道坎。他教导诸生,哪怕从前做过强盗贼寇,只要能完全除掉旧有习气,依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

50、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1、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52、不过需要说明,我是随顺世俗而使用“心灵鸡汤”这一说辞,并不抱有贬义。鸡汤可谓智慧的通俗化,当然,也免不了庸俗化。但有什么办法呢,智慧若进入流通领域,有可能不被庸俗化吗?晦涩如王阳明,深刻如叔本华,也一样会做成大众调味品,做成一袋一袋的心灵鸡汤的。鸡汤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只是品种难免质量参差,抚慰人心的鸡汤,可能混入了麻痹人心的鸡汤,跟现实和解的鸡汤,可能混入了粉饰现实的鸡汤。

53、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4、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55、这里说到的“神智学运动”,中文世界似缺乏资料,我不甚了解,只在藏学家沈卫荣的长文《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西藏历史和佛教的语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里见到有较详细的述介。神智学(Theosophy),又译灵智学,简单说,是一个带有神秘主义性质的精神运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流行于欧美,强调心灵的力量,尤其重视借鉴东方智慧(当然也包含了对东方智慧的“创造性的误读”)。

56、照《征服世界的私有银行》的论说,产生神智学、产生《绿野仙踪》的,是这样的美国:“正面思考不仅只是儿童故事里的主题,也是深嵌在美国灵魂中的理念。……安德鲁·卡耐基这位强盗式资本家是又一位因正面思考通向成功的信徒。他认为,‘让人富有的是其内心’。他相信成功有着简单可循的模式。……狂野西部、淘金热潮、镀金时代、咆哮的二十年代——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美国狂野与不顾一切的青春的组成部分。暴富的强盗式资本家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物,这种精神坚信内心所想并努力实现。”那么,此时此地,我们需要心灵鸡汤而又产生了心灵鸡汤,也是出于相近的社会内因吧。此时此地,资本不也在“野蛮生长”吗?“成功”不也将我们逼入生活的死角吗?

57、吾家子弟或忝科第,未可遽进入仕,必侍所学开明而自试上不误君上委任之心,下不失民人倚赖之意,九祖乃祖于此无恨矣。

58、此四事规一脉相承,细说无非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王阳明总结:“只有真切为善的心,就必能勤学,必能见善即迁、有过即改,见到不善,也会不自觉劝其向善。”倘能如此,便成“如种树然,自然日夜滋长,枝叶渐茂。

59、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60、在王阳明的眼中,勤学,不仅是品质,更是为人处事的态度,他说,世上有太多人,腹中空空,却装作很充盈;明明没有学问,却装得很有学问;隐藏自己的短处,嫉妒别人的长处。

61、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62、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63、最后,关于近世以来的“王阳明热”,在此附带谈谈未见提及的两桩事。

64、有人不敬重他吗?各位同学看看这两种人,就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求学了。

65、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67、祖父王伦没有觉得可笑,反而思量良久,觉得不能再叫“王云”这个名字,而是改名王守仁。

6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69、在那个年代,王阳明可不是心灵鸡汤,倒被当作思想毒品了。但那何曾不是一次特殊的“王阳明热”呢?

70、为了达到“为万世开太平”的目的,少年王阳明迷上了兵书战策。

71、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发布日期:2023-10-1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