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名词(优美语句56句)

名诗名词

1、词的最初全称是“曲子词”,大多是民间创作,也有诗客创作,如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名的作品;《花间集》开始注重辞藻典雅,大部分描写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名诗名词)。

2、(葫芦韵)亦称葫芦格。为作诗用韵的一格。葫芦韵是先二后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

3、  天下山水秀美的地方很多,但集山水、道教、崖墓群于一体的名山恐怕只有龙虎山了。文人骚客倾慕龙虎山的丹山与碧水,王安石、江万里、徐霞客等历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众多文墨。

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5、(八病)声律术语。指诗歌声律上的八种弊病。南朝梁代沈约等讲究韵律,探讨诗文声病,提出八病之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后人对八病的解释不尽相同。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第二字不得与第第七字相同。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的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人”、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更安“衽”、“任”、“人”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谐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诗歌内容的表达。

6、情绪的律吕,情绪的色彩便是诗。诗的文字便是情绪自身的表现。”

7、说他们最不安分和安定  是他们经常背着村里

8、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9、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3000多首,首屈一指。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声名远播朝鲜和日本。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

10、(转韵)指一首诗中押了两个或更多的韵。在古典诗歌中,古体诗隔若干句则可以转换一韵,至押二韵或二韵以上者。唐以后的古体诗,有的一韵到底,也有的转韵。近体诗不得转韵。新诗用韵自由,不受限制。

11、⑷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1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  涛。

13、听说她娘找了两个神妈妈折腾了半天才把她的魂儿给叫回来

14、刘长卿(709—790?),河间(河北河间)人。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以山水诗见称,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自成一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

15、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16、  原诗“鄜州月”“忆长安”在此所标定的确凿的地理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蕴含的历史感完全消失了。“长安”在此不仅负责标定地理空间,还负载唐王朝繁华生活的历史,正如现代中国“西安”和“延安”分别代表“国统区”和“解放区”这样完全不同的历史内涵一样。

17、张説(667—730),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封燕国公,与苏頲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当时无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

18、  何其芳不愧为有才华的抒情诗人。相隔80年再来读此诗,仍然能感觉到强烈的情感和优良的技术。“成都”“重庆”“广州”“北方”“马哥孛罗桥”几个地理名词,和特定的历史、情感、事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历史意味的审美意象:“又荒凉又小”“睡着觉”的成都,“一船一船的孩子”运到重庆,“广州,我们仅存的海上的门户”“北方,你这风瘫了多年的手膀”“马哥孛罗桥的炮声响了”,这些意象构成了抗战期间北方沦丧、人民流离的整体情境,富有杜甫咏史诗歌的韵味。

19、曾经是商家收购农副产品的前沿阵地  改朝换代后

20、据《宋书》《晋书》陶渊明传载,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

21、(排律)诗体名,又名长律,近体诗的一种,是律诗定格的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至二百句以上,句数必须偶数。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排律一般是五言,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22、  艾青和余光中是现代诗人中地理名词运用较多且出色的两位。艾青在早期诗歌中就显露地理名词意识。如《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

23、(拗救)诗律术语。在律体诗中,凡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拗”须用“救”,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该仄的则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一拗一救,协调平仄,使音节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句自救,即狐平拗救。律诗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狐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字来补救。另一类是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其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其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24、(宽对)诗律术语。比工对放宽要求的对仗。即两句在大的方面做到相对,其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塞”、“天”相对,但“塞”为地理,“天”为天文,天文对地理,不为工整,但有近似之处,可以为对。

25、(八音歌)杂体诗名。全诗为五言十六句,从第一句起,每隔一句冠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金”“石”等字,代表中国古代八类乐器,称为“八音”。此诗体因以为名。宋黄庭坚《山谷诗外集》中有此体,史容注引李淑《诗苑类格》云:“陈沈炯为此体。”

26、这是一幢石头到顶的三层小楼  但在我儿时的眼里

27、常建(708—765),长安(西安)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

28、(骚体)即楚辞体,诗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此类作品突破了四言定格,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文采绚丽,语言优美,抒情成份较浓,富于浪漫气息。后世把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之为骚体。

29、(尾联)指律诗的第四联(八两句),不必对仗。参见“首联”条。

30、  这是公元1094年,苏轼泛舟赣江上,听淙淙流水,发出“江西山水真吾邦”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江西山水、风物由衷赞美。

31、   但得酒中趣,毋为醒者传。(月下独酌·李白)

32、(次韵)又称步韵,和韵的一种。即和他人诗词,用原作的韵和韵脚,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相同。始于唐代元稹与白居易的互相唱和。《旧唐书。元稹传》自叙:“白居易雅能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过之,往往细排旧韵,别创新辞,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至宋以后,尤为盛行。

33、(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律诗用韵的一格。辘轳韵是双出双入,即律诗第第四句用甲韵,第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

34、(狐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不许可的。倘若用了仄声字,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35、温庭筠(812—870),太原祁(山西祁县)人,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

36、  那么,新诗如何使用地理名词呢?试看一首新诗:

37、(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比较自由。

38、  像杜诗的“剑门”一样,新诗的一些地理名词出现频率非常高,百年来反复吟咏,比如“北方”“南方”“沙漠”“草原”等。

39、耿湋(734?—787后),河东(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清淡质朴见长,朴素无华而风格自然,对人民深表同情,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颇有名气。代表作: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40、(叶韵)也称协句。诗韵术语。今韵与古韵因古今音变不同,故以今韵读古韵文,多不和谐。南北朝有些学者用当时语言读《诗经》,对不和谐的句子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称叶韵。至宋人提出古韵通转,不烦改字之说。朱熹作《楚辞集注》推用稍广,其弊至于一字数读,随处可叶。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清代对古音研究逐渐安定因素精确,叶韵之说随之废除。

41、(建除体)杂体诗名。南朝宋代诗人鲍照有《建除诗》,共十二联二十四句,每联第一句开头分别冠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字。后人遂称此种诗为建除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建除体”。

42、这里都是车水马龙  尘土飞扬  茶棚  饭铺 

4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44、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送陈章甫·李颀)

45、  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值山下桃花已谢,大林寺桃花正妍,即兴赋诗一首。而今大林寺已难寻觅,但白居易咏诗的花径犹在。

46、马车店  栉比鳞次  应有尽有  如今这一切

47、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再看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48、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49、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50、责任田也在石牌的张嫂让她秀气的胞妹过来帮忙

51、没料到马让火车汽笛给吓惊  他自己也不幸给拖死了

52、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53、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5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55、  上述诸诗中,地理名词与情感状态水乳交融,似乎“长安”“巴蜀”“江汉”“魏阙”“荆南”“潇湘”本身有人的情感似的。

  发布日期:2023-10-1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