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郎不秀造句(优美语句25句)

不郎不秀造句

1、冒(冇)找到:没注意到。通常顺带表示歉意。(不郎不秀造句)。

2、你个没出息的笨货,打不过就跑,算什么英雄?(不郎不秀造句)。

3、郎不郎秀不秀:疑由“良”“莠”二字白读而来,口语指文不成武不就,既高端不起来,又不能脚踏实地。非良莠不齐之义。

4、人本有善良一面、丑恶一面,故人群中欲其"不粮不莠",实不可能。

5、一窝一窟:狗、兔类育仔多,借指人家子女多,生计艰难。

6、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留日学生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学习日本的学术文化,而是学习西洋文化。然而,日本也不仅止是一个「接生婆」,事实上,许多转手而得的西洋知识已经经过日本的选择、改变,或已沾染上日本的色彩。 

7、(造句):你们虽是两情相悦举案齐眉,但是你们并没有完全地让对方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8、谢道韫嫁到王家后,才悲哀地发现,王凝之除了会写点“草隶”外,不仅才华平庸,且呆板无趣。比起他的父兄来,简直就是鸡立鹤群。当谢道韫咏叹自己创作的诗歌时,他也只会讷讷说出一个“好”字,再追问他好在哪里时,他却语塞词穷,不知所云。

9、不管「通」或「不通」,留日学生的确在当时中国占有显著的地位。这种情形一直要到民国初年英美留学生取得思想文化上的优势后,才出现了所谓「镀金派」──英美留学生与「镀银派」──日本留学生的分别。最后「镀金派」压倒了「镀银派」,成为思想文化界的骄子。

10、洋务运动以后译介西洋书籍的风潮已经开始,而且它与晚明翻译西书有所不同,因为晚明所译西书在当时广大士大夫圈中只占边缘性位置。但清季西学进入中国时,后面跟着洋人的枪炮,所以它的说服性很强,反对它们的人固然所在多有,但整体而言,西学逐步取得读书人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一批新书籍,康有为也不会有足够的思想资源建构他在戊戌以前的思想。然而,诚如梁启超1897年在《大同译书局条例》中说:京师同文馆、天津水师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机构,在三十年间译书不过百种。甲午战败后,来自日本的思想观念及书籍,其规模远大于前者,尤其重要的是,大量西书透过日本的翻译再转译为中文,这等于是经过日本的选择与咀嚼后才放入中国的口中。 

11、粗蔴大料:多用于自谦不精致、粗俗。蔴疑为木。

12、满衣禄:衣禄指人一生的衣食供养,此借指死亡,訾骂语。

13、 小家碧玉型的少女,常比“大家闺秀”更叫人喜爱。

14、老师批评你才几天,你又故态复萌了,照抄别人的作业,真是不稂不莠。

15、他虽说是个大学生,但没什么专长,现在仍然只是给别人打打工,不稂不莠的,真替他担心。

16、 秀气的江南是一位婀娜多姿,温柔娴静的小家碧玉。

17、孝顺:除了孝顺上辈之义,也用于夫妻之间,指和睦恩爱。

18、家有陈柴,必有烂米(透过物资储备得知主人勤劳,有备无患。对偶句:家有陈粪,必有懒人)。

19、好懂不好听(说话直截了当,不讲究表达时的遣词造句,犹如“话糙理不糙”。多为申明自己说得粗俗直白)。

20、这些思想资源的引入,使人们在考虑事情时有了相当不同的方式。以政治思想为例,明治时期的自由运动、无政府主义运动乃至社义运动,都深刻影响当时知识份子的政治思维。此处仅举与本题最为相关的一个例子,即日本的思想资源如何影响康有为和戊戌变法。

21、 她走了,走得很突然。我心里空空的,有种惘然若失的感觉。

22、(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愿意是田里没有野草。后指既不像稂,也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23、搞cha了:cha读叉三声,敞开收不拢,不可收拾:“事情cha掉了”。

24、一当:疑为“宜当”。稳当,可靠,落实。另:准确。

  发布日期:2023-11-1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