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2、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3、(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6、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7、 由于儒家学说是关涉政治的学说,故黍子的论述始终扣住圣人、贤士,人君、大臣来进行,这在《舜发》一文中也体现得很明显。
8、ɡù故tiān天jiānɡ将jiànɡ降dà大rèn任yú于shì是rén人yě也,
9、 (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10、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11、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12、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
13、原来贩卖鱼和盐,曾被周文王举荐给商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14、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
15、 忧患可以使人发奋-安乐可以松懈斗志;逆境中求生,顺境中灭亡,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这就是生活的哲理。这也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所提出的体现儒家奋发有为、积极用世思想的著名论断。
16、(3)必先苦其心志( )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8、答: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19、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百里奚(xī) 拂(bì)士 曾(zēng)益
21、(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命题的明确提出,在孟子也许只是为了给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启迪。但作为一条具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其影响绝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道德上。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5、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征:察验,表现。色:脸色。
26、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27、shùn舜fā发yú于quǎn畎mǔ亩zhī之zhōnɡ中,
28、fù傅yuè说jǔ举yú于bǎn版zhù筑zhī之jiān间,
29、特别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直接导引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造的一条极重要的美学原则的形成,这就是“发愤抒情”这一美学创作原则。这亦是千百年来,孟子此篇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
3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1、(2)困于心,衡于虑( )
3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3、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34、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35、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
36、(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37、但,无论面对何种处境——或者说面对上天的考验,他们的态度都是努力、坚强、忍耐,认真地对待苍天给出的试卷。错了就改,如果小心翼翼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又怎么会有改进的机会呢?
38、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9、《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担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40、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2、李隆基崛起之路得从潞州说起,在泸州期间,他执掌潞州军事,私下里收拢人心,招兵买马,为他以后发动宫闱政变奠定了基础。唐隆元年,在韦后毒死中宗时,李隆基果断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恢复了睿宗的地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从此,李隆基在朝廷上逐渐聚集了一批政治势力。
43、 (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44、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45、(2018黑龙江龙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46、(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
47、(20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48、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50、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5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