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
1、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2、(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
3、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6、仁者安人,知者利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如果说了大话,却又做不到,或者只做到一部分,不能完全做到,君子就会以之为耻。
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9、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10、“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1、做官的人,在办完公事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继续研究学问。读书的人,在学问丰足以后,就要出来做官,为天下苍生造福。
12、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14、(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5、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16、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7、(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8、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9、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1、孔子提出“忠恕之道”,来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准则,而解释“恕道”的这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伦理准则的根基,具有普世性。
22、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3、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2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八佾》
26、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28、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29、无论是道还是艺,对于世人来说,有先有后有难有易,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不去学了,而应该勤奋为学、不要等到遇上困难了再去学,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能生而知之,但都可以学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