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格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道德经人生格言)。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5、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9、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0、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道德经人生格言)。
11、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孙子兵法》
1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7、(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18、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9、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20、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21、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道德的名言警句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2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战国·老聃《老子·四十六章》
25、能而示之以不能,用而示之以不用。《孙子兵法》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7、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8、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29、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曾国藩》
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3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34、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3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3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