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优美语句46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2、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3、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4、轻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定才是王道。所以君子每日的行为,都展现稳重、安定的样子,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急躁不安。

5、(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7、(释义)人穷的时候不能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能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8、(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9、(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为无为,则无不治。

10、(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11、想高人一等,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稳的;想迈开步子再大一点,把胯部打开的人,是无法走路的。人生可以有梦想,但是不能超越现实,好高骛远,否则贻害终身,寸步难行。

12、(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3、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6、(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7、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8、(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19、(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20、(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21、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22、君子是怎么做事的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一切从自己开始做起,给别人一个示范;只要我们做好了自己,无形中就在积极地影响着社会。

23、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4、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5、(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6、(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27、(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28、(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29、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30、(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31、(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32、(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33、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34、 1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老子》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谓守柔曰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人只知争一时之胜而弗能远虑,刚则折乃必然之势,作人应如水,柔韧有余最佳。)——老子《道德经》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不肖:不贵重、仿若愚钝、不可言说、无从分别等。)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王者为之下而为王)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之道唯一谦字而已,为人之道亦如此,怀玉如怀土,不因其贵而骄。)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细细揣摩)——老子《道德经》  1道隐无名上德若谷,上善若水大象无形,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知若愚——老子《道德经》  1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道德经》  1"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  1上德不德而有德下德不失而无德——老子《道德经》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无私成其私是否与佛教的无私之私相似?)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道德经》  

3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  10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老子》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1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1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老子《老子》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10"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10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10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经》  

36、(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37、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3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39、(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0、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1、(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42、(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43、(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44、居住在顺风顺水之地,内心深沉澄净,处世仁慈,说话诚信,办事公正,因势利导,适时而动。

45、(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3-08-0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