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句经典语录
1、(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意思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4、鲁哀公二年(公元前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5、(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6、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7、鲁哀公元年(公元前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8、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9、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1、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鲁哀公三年(公元前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孔子名句经典语录)。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出自《论语_卫灵公》。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这句话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
20、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1、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鲁哀公六年(公元前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2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25、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7、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鲁昭公九年(公元前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29、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2、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3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3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6、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7、(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4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4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4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7、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8、答: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9、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5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5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5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5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6、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5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58、(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61、(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3、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6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5、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66、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67、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6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0、鲁哀公七年(公元前年),孔子又回到卫国, 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71、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年,至此结束。孔子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7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73、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74、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75、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