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1、 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哲学史便显得像一个“厮杀的战场”一样;
2、使徒彼德对安那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会长久不来,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3、黑格尔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而《小逻辑》则是黑格尔对西方两千多年文明的抽象总结,《小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西方文明的精华”,它几乎穷尽了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思想范畴,可以说是理解黑格尔精神世界的最佳窗口。本书以42篇的规模将《小逻辑》的思想一一道来,从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脉络中呈现黑格尔哲学面貌,往上追溯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向下论及马克思、恩格斯,力图带领读者进入到黑格尔深邃的精神世界,让传颂已久的黑格尔思想重新鲜活起来。
4、(2)主人意识是靠奴隶而实现的,因此主人意识不是自主意识,主人也是奴隶。
5、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异己的存在,是与精神对立的东西。
6、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7、黑格尔: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学说主要阐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8、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它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9、“知性和自觉意志作用的世界,并没有委给偶然,而是必定表现为自知的理念的样子。”
10、在“作为实存根据的本质”这部分,黑格尔着重阐述了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批判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各种观点与谬论,因而包含着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合理内核”。
11、黑格尔认为“理念”即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真理”应当是“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或“客观性跟概念的符合”。这虽然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但是由于他是从辩证法来解释这种“符合”的,所以在这里包含了他关于逻辑学、认识论、辩证法三者一致的“合理内核”。
12、许多人在谈论哲学时,经常引用黑格尔的这个比喻。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13、黑格尔是从学习哲学与神学开始步入学术世界的,不过,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也一直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黑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当然契机是现代性。与其生活和工作的地点相关,黑格尔一生的哲学思想经历了如下8个时期:图宾根时期(1788-1793)、伯尔尼时期(1793-1796)、法兰克福时期(1797-1800)、耶拿时期(1801-1807)、班堡时期(1807-1808)、纽伦堡时期(1808-1816)、海德堡时期(1816-1818)和柏林时期(1818-1831),每个时期各具特色。
14、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琢磨它。
15、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它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
16、柏林时期(1818-1831),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首府柏林大学教授。他起初看到的是一个有改革起色的普鲁士,支持他的是教育大臣、改革派人士阿尔腾斯泰因。在改革派主导下,普鲁士确实在适应世界潮流改革自身;拿破仑法国政治制度和英国经济制度,这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度,都在普鲁士有了一定的尝试与改革,所以,黑格尔改变了以往只把他家乡符藤堡的“士瓦本”视为“可爱的祖国”而厌恶普鲁士的态度,希望能在柏林这个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能够同时成为科学与哲学中心,建立起一个“思想的自由王国”。当然这是改革与反改革、革命与复辟并存的时代。新世纪的曙光与旧秩序下的既得利益无时不在进行明争暗斗的较量。他到柏林后表面上的风光与实际上与普鲁士当权者的貌合神离也一直主导着他的生活。他的哲学在登上高峰之后也遭到非议,在作为“官方哲学家”的错误印记下,实质上也被告密,引起普鲁士当局的不满,甚至得到当面的和书面的警告。哲学这一自由的学问,只要还是作为官方的工具,就不可能按照其自身该是的那样发展。任何直觉不自觉试图成为官方哲学家的人,也必然承受着政治这个残酷镣铐的命运,谁也别想留给自己的只有幸运!黑格尔死后迅速被当作“死狗”,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17、并且,假若“实在”是无时间性的,也没有任何理由说这历程后来的部分要比在前的部分体现较高的范畴——除非人当真要采取这样一种亵渎不敬的假定:宇宙渐渐在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18、黑格尔在“存在论”里着重考察了由质到量和由量到质的互相转化,他在这里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质量观合发展观,阐发了质与量、质变与量变的辩证法,这是“存在论”中最重大的“合理内核”。
19、 这是一个很美的比喻。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由此看来,这个否定的过程,不正是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吗?如果这样来看哲学史,它就不再是一个“堆满着死人的骨骼”的战场,不再是一个徒然否定、一无所获的过程,而恰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结出果实的过程。这样理解的哲学史,才是哲学的发展史。
20、黑格尔把自然界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它包含的含义是:
21、这里的“密涅瓦”即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
22、对于学习哲学,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呼唤人们对崇高的渴求。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批判地对待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但是,在进入哲学思考时,仔细地品味黑格尔这7个关于哲学的比喻,我们起码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初步的体会:
23、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今天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24、这些早期神学著作是启蒙理性反叛宗教神学精神统治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批判,使得一种现代人的自由信仰变得可能,并具有了理性与道德的基础。信仰与理性、神学与政治这是现代性,从而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核心问题,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为现代性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使现代真正成为“现代”。在这方面,黑格尔比其他哲学家更有优势和特点的就是他花了很大气力去研究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对于早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市场、危机与希望有较深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很难望其项背,后来卡尔·马克思在黑格尔被打成死狗的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既没有人在经济学的知识方面,也没有人在罗马法的知识和宗教史的知识方面超过黑格尔。经济、法律和宗教的研究,使得黑格尔的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25、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学说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在还没有体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以前的、丝毫没有物质性的所谓“纯粹概念”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26、当代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的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游戏必须依据和遵循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是无法进行的。所以,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或学习任何一种知识,也就是掌握和运用某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规则又是必须不断更换或更新的,否则就不会产生更好的“游戏”,就不会有新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艺术创新等等。哲学的“反思”,就是批判地考察各种“游戏”规则的活动。因此,它必须是以“游戏”的存在和某种程度的发展为前提,它只能是在“黄昏”中“起飞”。
27、罗蒂的描述实质上反映出当代哲学在厌倦“分析—大陆分裂”传统之余,试图开辟一种新的思考路向。塞拉斯是通过清晰揭示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予神话”而开启了复兴黑格尔思想的一条前置线索(他将“所予”与黑格尔式的“直接性”等价,并认为黑格尔是直接性的大敌而引为同路人);布兰顿则是在解决规范来源的问题时进入到黑格尔哲学,并在黑格尔的相互承认概念中找到他的规范语用学的基础,据此激活了英语世界对黑格尔的新研究与新解释。同为匹兹堡学派成员的麦克道威尔则是通过将黑格尔观念论对知识的解释阐释为对康德的彻底化,而试图将黑格尔拉到分析哲学的舞台上。
28、 正是基于哲学史上的多样的哲学和纷歧的思想之间的“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的“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他认为由于“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全部哲学史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这样的情形当然就发生了:一种新的哲学出现了。这哲学断言所有别的哲学都是毫无价值的。诚然,每一个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以前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被发现了。但根据以前的许多经验,倒足以表明《新约》里的另一些话同样地可以用来说这样的哲学。
29、1808年—1816年在纽伦堡埃吉丁高级中学当校长,1811年与玛丽•冯•图切尔结婚,1812年—1816年分三册出版了《逻辑学》(“大逻辑”)。
30、 哲学的反思需要“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需要从急迫的兴趣和现实之功利中超脱出来,需要排除“空疏浅薄的意见”。这就是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的深层含义。
31、老师: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是一以贯之的,构成其哲学史的一个基本理念。在他看来,哲学史所要把握的是蕴涵于历史中的“普遍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不是“老站着不动的”,而是一道澎湃的洪流。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不过是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32、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这就是说,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然失色。正因如此,黑格尔说:“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又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33、康德:人为自然立法。其学说主要表达——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无限敬畏——那就是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34、 黑格尔曾经写出哲学史中伟大的《逻辑学》,关于逻辑学的说法“妙”在哪里呢?人们常常以为逻辑学是“教人思维”的,这种想法或说法似乎并无毛病。然而,拿“消化”与“生理学”的关系来比喻“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人们就会发现把逻辑学看成是“教人思维”是极其荒唐和误人子弟的。
35、其作为民族精神之体现的哲学形态与其民族形态以及民族的法制、政体、伦理生活、社会生活、科学技艺、风俗习惯、物质享受等是同时并存且渗透其中的,它一方面作为时代的“灵魂”和“精髓”决定和支配着它们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它们而具体地实现出来。这就是说,“这些特殊的特质要从那个共同的特质——即一个民族特殊的原则来了解,就像反过来要从历史上记载的事实细节来找出那种特殊性共同的东西一样。”(黑格尔《历史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04-105页)从表面看,历史活动所显现出来的各种事件和现象凌乱杂多,且相互矛盾,并充满着偶然性。但如果我们从贯穿其中的共同的民族精神这一思想原则来加以观照的话,这些对立和矛盾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
3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37、(3)奴隶意识也是一种自主意识,奴隶因此也是主人。
38、我们尽管可以不赞成他,但是还是应该仔细读他的书,不但看他错在哪里,而且还要看他说的有没有一些道理。
39、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40、b.双方离开了自己否定的一方即无自己一方的存在,互相依存;
41、黑格尔曾经写出哲学史中伟大的《逻辑学》,关于逻辑学的说法“妙”在哪里呢?人们常常以为逻辑学是“教人思维”的,这种想法或说法似乎并无毛病。然而,拿“消化”与“生理学”的关系来比喻“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人们就会发现把逻辑学看成是“教人思维”是极其荒唐和误人子弟的。
42、(3)怀疑派的自由观是自由意识的第二个形态,它否定现实的不自由。
43、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精神阶段的发展体现为人类历史,它比其在逻辑阶段和自然阶段,表现自己是最全面、最具体、最复杂、最真实的,因为在前两个阶段,它的发展还有片面性,因此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44、西方哲学都有这个传统,喜欢用火、光明、太阳来打比喻。火的哲学体现一种自我燃烧,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时烧向外部世界,灵魂的自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能动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动性的作用。
45、存在论(正)——本质论(反)——概念论(合)
46、 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听到各种各样的“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47、黑格尔对这种哲学趋势的评价是热情有余、根基不足。这些思想家以为不通过深沉的劳作,利用一些简单的知识,加以奇怪的拼凑就能够直接达到美妙的哲学之境。
48、(1)认为当直接的存在最初上升到本质时,本质就被规定为自身同一的关系,本质的自身同一不应是抽象的完全等同,即“抽象的同一”,而应理解为具体的即包含差别的同即“具体的同一”。他认为,严格地把“抽象的同一”和“具体的同一”划分开,是区别辩证法哲学和形而上学哲学的“关键”。
49、(3)黑格尔在肯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同时,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在他看来,人类的活动为“世界精神”所主宰;但“世界精神”恰恰又是借助于人类的活动而实现自己的。认为个人的主观目的、需要、兴趣、私利等(统称为“热情”)和“世界精神”的结合构成了世界历史。
50、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绝对精神”在纯范畴的领域之外的继续发展。
51、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52、黑格尔认为感性确定性是个人意识的最初形式,它的对象是个别事物的存在。它的特点是表面上看它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
53、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用格言来说明生活的意义。黑格尔认为,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而且得到的效果也是相差极大。黑格尔还具体地提到,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他还未曾理解和体验生活和整个世界。
54、1800年—1806年在耶拿大学当教师,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
55、虽然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在外化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形式之前是纯概念或范畴的发展形式,它的辩证运动构成哲学本体论的内容,但是,在黑格尔看来,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个人意识,还是人类精神,都有自己的历史,而所有的历史都是辩证发展的过程,辩证法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历史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从原则上说,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辩证法的某一个环节相对应;按照辩证法螺旋上升的方向,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进步,达到了辩证法规定的最后目标,历史也就终结了。因此,本体论、辩证法和历史是统一的。
56、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57、 黑格尔关于“同一句格言”的说法,会使我们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在《采桑子》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大概就是老人与孩子对“愁”的不同感受与表达吧。
58、 对此,现代德国哲学家石里克曾作过颇为精彩的描述。他说:“所有的大哲学家都相信,随着他们自己的体系的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时代已经到来,至少,他们已发现了最终真理。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哲学家几乎不能成就任何事情。例如,当笛卡儿引进了使他成为通常所称‘现代哲学之父’的方法时,他就怀着这样的信念;当斯宾诺莎试图把数学方法引进哲学时,也是如此;甚至康德也不例外,在他最伟大著作的序言中,他宣称:从今以后,哲学也能以迄今只有科学所具有的那种可靠性来工作了。他们全都坚信,他们有能力结束哲学的混乱,开辟某种全新的东西,迎来一个全新的划时代。”正是针对这种状况,石里克颇有见地地指出,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是确定或足够确定的。它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59、其次,哲学与时代的结合就是揭示和把握蕴含其中时代精神。所谓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结合,不是要用实证的事例去应验哲学的原理,也不是要把哲学作为先验的原则去规划和改造那粗糙的现实,而是要深入到历史的深处,去发现和把捉那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从而为人们指明历史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让自在自发的精神提升到自由自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