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的古诗
1、武夷山、太平洋、闽江之类,当然可以在客观物理世界里找到对应的“实体”,但重新将其组织成为一幅壮丽的锦绣图案的力量,很显然,却来自于作为抽象符号的“地图中国”。所以毫不奇怪的是,诗人最后放弃了“故乡”的立场,坚定地把自己和那些已经沦陷了的,从个人双眼的水平视线上不可能“亲眼看见”的遥远的“国土”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被“地图中国”建构出来的整体性符号世界里的一员: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夕阳西下,风景如画,有友饮酒作诗,人生几何。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6、“地图中国”上的吉林、奉天、黑龙江等抽象能指符号,因为总是与大豆、高粱、人参等充满了浓郁农业文明色彩,且与个人视觉、味觉、触觉等身体感官息息相通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而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圆润,最终变成了“诗文学”符号体系内部的意象。
7、或许是因为《祈祷》本身已经包含了“理想答案”,《我是中国人》也就成了多此一举的蛇足,被闻一多排除在了《死水》之外。但对我们来说,诗人亲自撰写的这个长篇“理想答案”,更能够说明“地图中国”如何打破了时间限制,让闻一多得以从容自如地组织自然事实、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元素,为“现代中国”建构出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底历史”。我们都知道,“海棠叶形”中国版图,不是一开始就凝固了的存在,而是历史的产物。《我是中国人》却倒过来,根据“海棠叶形”的中国版图所赋予的眼界,开始了“理想答案”的书写,认定地球最高处的“帕米尔便是我的原籍”,将只有在现代地理学——而且是来自欧洲的现代地理学知识中才能辨认出来的“亚洲大陆”、“昆仑山坡”、“广漠的太平洋”等符号,当作了“中国人”一开始就拥有的本源性存在,“黄帝底神明血胤”。“海棠叶形”的现代中国版图,干脆点说,是闻一多《爱国的心》,“凿空”了中国历史中无数次王朝更替带来的变化,把“五千年底历史”变成了免受历史事实干扰或污染,可以任由诗人支配的纯粹“空洞时间”。
8、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9、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