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最后十年(优美语句64句)

陈独秀的最后十年

1、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2、一九四一年七月,他听到几位老友于端阳节屈原忌日聚饮大醉,不觉兴起感慨,遥寄一绝:

3、陈独秀树大招风,各色人等不断来访,还有国民d特务监视,深感武汉是是非之地。加以日机不断轰炸,他们在友人的帮助下,西去重庆。又上溯90公里到达江津县。后来,陈独秀又离开江津县城这个大量难民涌入的嘈杂之地,到了山村鹤山坪,这是一个四周高山林立,人迹罕到的地方。

4、20世纪三十年代初,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一时间,“陈案”震动全国。一些极右分子呼吁国民d中央“立即处决”,他被押赴南京,如同押赴刑场,可是,他在沪宁车上,还呼呼酣睡,一时传为佳话。还有一些人感念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或钦敬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或尊重他的人格,纷纷进行营救工作。这是完全抛开d派之见的了。如蔡元培、柳亚子、翁文灏、林语堂、胡适、蒋梦麟、杨杏佛……以不同的形式争取公开审理,反对暗箱操作,军法从事。宋庆龄还专程从上海到南京,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5、这个“抛”字,成为他一生笔耕写了无数字的最后一个字,写了这个“抛”字,也从此抛下了笔。是巧合还是预示?他并没有抛弃毕生追求民主和科学的信念,没有抛弃多灾多难的人民,没有抛弃为之呕心沥血的学问,而自己却被这个世界无情抛弃了。(陈独秀的最后十年)。

6、陈独秀被安排在一间单人牢房里,并且狱方同意濮德治和罗世凡两人轮流照看陈独秀,两人被捕前都是托派中央常委。这吃穿不愁的待遇与被捕前的贫寒生活相比,可以说是好了太多。

7、高语罕叹道:“仲甫一生轰轰烈烈,虽然毁誉难凭,大道莫容,但其是非功过现在恐难结论,论定尚须十世后。这样的伟人若是草草掩埋,实在是上天的不公。”

8、陈独秀死了。生前坎坷,身后寂寞。以他这种高血压慢性病,如果经济条件稍微优越一些,居住环境稍微舒适一点,根本不会这么快就死的,而这些条件他完全可以轻易得到。他可以去当国民d政府的部长,可以去当国民d政府的参议员,可以去大学当教授,可以到美国去著书,还可以到延安去颐养天年,但这一切他都拒绝了。他拒绝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就拒绝了他,就为了维护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骨气”。

9、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d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10、小时候的陈独秀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把严厉可怕的祖父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祖父不止一次愤怒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祖父看人看得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11、邓仲纯站在陈独秀床前,见包惠僧进来,便说:“包先生可来了,仲甫昨天清醒时还念叨你呢,这次昏迷的时间比较长,交替打了强心针和平血压针,到现在也没有醒过来。”

12、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3、暮春时节,长江畔的小城江津,轻雾蒙蒙,细雨霏霏。陈独秀在这座秀丽又冷清的江城度过最后一个春天。

14、鲁迅与铃木大拙(右二)等日本朋友合影(摄于1934年5月10日,内山寓所前)

15、    一次潘兰珍送孩子潘凤仙回南通,恰在这时,陈独秀被捕了,因为1932年,在上海淞沪会战期间,他又忍不住发声谴责国民政府。也在此时,她知道了自己同居两年的李先生就是登在报纸上鼎鼎大名的陈独秀,因为他父亲看到报纸上的照片,于是她决定去南京监狱看他。

16、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晚,患病在家休养的陈独秀最后一次被捕。被捕后,打电报给国民d中央当局要求“严惩”、“处极刑”、“明正典刑”、“迅予处决”的,有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湖南清乡司令何键,以及国民d许多省、市、县、乡的“d部”等单位。同时,江西瑞金出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以“取消派领袖亦跑不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为标题,幸灾乐祸地发表消息。这也许是三十年代初国共两d拥有的唯一共识吧。两个自称革命的政d都欲把这颗“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傅斯年语)除之而后快,真是耐人寻味。《红色中华》发表多篇社论,称“陈独秀叛d以后,投降到资产阶级去作走狗,充‘反’先锋”。而《中央日报》亦发表社评,宣称“反对并图颠覆国民d者,即为叛国”。相映成趣。

17、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18、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19、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经常轰炸南京,陈独秀那间牢房的房顶被炸塌了,他躲在桌下,幸免于难。后来日寇兵临城下,蒋介石想放陈出去,要求其写一书面检查。陈坚决拒绝。蒋很尴尬。胡适出使美国,临行时致函蒋氏,吁请释放陈独秀。这给蒋一个台阶,送胡一个人情。(陈独秀的最后十年)。

20、陈独秀那年51岁,比潘兰珍大29岁,他像一个长者一样呵护着她。两人结合后,陈独秀教潘兰珍识字明理,背诵和默写唐诗。她聪明伶俐,往往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进步很快,陈独秀从心底里感到欢喜。潘兰珍从不打听陈独秀的身世和行踪,她只管上班挣钱,无微不至地料理陈独秀的饮食起居。他们同居两年,潘兰珍估计自己不会生育了,就抱养了一个女儿,陈独秀为其取名凤仙,姓潘。一次兰珍送孩子回南通,恰在这时,陈独秀被捕了。潘兰珍回到上海,听说她的先生被抓走,且是共d要犯,名字叫陈独秀,其惊骇可想而知……

21、截搭题,是考八股文的一种题例。陈独秀的试卷现在查不到了,但是当时的考官一般都是饱学之仕,如果真像陈独秀说的那样“不管三七牛头不对马嘴”的乱填,宗师也不会取他为第一名。陈独秀自幼是个奇才,他能把文选上和康熙学典上的鸟兽草木、荒谬的古文拼成一篇文章,这才是宗师取他为第一名的真正原故。

22、1934年7月21日,国民d最高法院公布,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罪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收押江苏第一监狱,也就是老虎桥监狱。

23、1932年10月的一天,潘兰珍带着女儿回到南通县余西老家。没想到她回家没几天,即在当月15日夜里,陈独秀被捕了。当潘兰珍回到上海住地,得知自己丈夫陈先生被抓走了,一下子惊呆了。她父亲正好从街上买回一张10月20日的报纸,打开一看,头版头条写着“陈独秀已押到南京受审”,下面刊载着陈独秀的一幅照片。潘兰珍一看照片,几乎晕倒在地。她口中喃喃地唠叨着:“李先生,你这个李老头,原来你是陈独秀。”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把报纸都浸湿了一大半。思来想去,她决定去南京看望陈独秀。

24、  “近代民主制的内容,比希腊罗马要丰富得多,实施的范围也广大得多。因为近代是资产阶级当权时代,我们便称之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其实此制不尽为资产阶级所欢迎,而是几千万民众流血斗争了五六百年才实现的。”(一九四零年九月给西流的信)

25、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学和康熙学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正在收拾考具要交卷,那位山东大个儿的宗师亲自走过来收取我的卷子,他翻阅我的卷子大约看了两三行,便说:“站住,别慌走!”我听了着实一吓,不知闯下了不起什么大祸。他略略看完了通篇,睁开大眼睛对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问我十几岁,为啥不考幼童?我说童生今年十七岁了。他点点头说道:“年纪还轻,回家好好用功,好好用功。”我回家把文章稿子交给大哥看,大哥看完文稿,皱着眉头足足有个把钟头一声不响,在我,应考本来早是敷衍母亲,算不得什么正经事,这时看见大哥那样失望的情形,却有点令我难受。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26、邓仲纯见这次陈独秀病得厉害,便来到外屋悄悄和何之瑜商量,给重庆名医周伦、曾宝天两位医生写信,派人请他们务必速来鹤山坪会诊。陈独秀上次在重庆住院期间,便是这两位名医为他治疗,因此对他们十分信任,听说去请他们,心中顿觉有了希望,便望眼欲穿地盼着。

27、1937年的七七事变更是加剧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国共合作期间由于两d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断。

28、何之瑜强忍悲痛说:“先生,你别这样说,你的病会好的。这两年我对先生照顾不周,还得请先生多多包涵。”

29、江津五载,即使贫病交加,常常要为衣食奔波,仍然清苦自持,继续从事在南京没有做完的研究,也就是他说的“《新青年》未竟之功”。一九四〇年九月十五日给当时在重庆的老友台静农的信上说:

30、  这是很忠厚的评论。向来“托派”共产d总要把苏俄的一切罪恶都归咎于史大林一个人。独秀这时候“已不隶属任何d派”了,所以他能透过d派的成见,指出苏俄的独裁政制是一切黑暗与罪恶的原因。独秀说:

31、  “科学、近代民主制、社会主义,乃是近代人类社会三大发明,至可宝贵。不幸十月‘革命’以来,轻率的把民主制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了,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大众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门面语而已。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有国有大工业,军队,警察,法院,苏维埃选举法,这些利器在手,足够镇压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用不着拿独裁来代替民主。

32、1932年10月15日下午,由于叛徒告密,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派人搜查了东有恒路春阳里210号,搜出大批文件和俄文版的共产主义书籍,当场逮捕了彭述之等5人。此后,巡捕又在岳州路永吉里11号,拘捕陈独秀。

33、大伙商定,邓蟾秋叔侄便告辞回去,分头准备去了。

34、邓燮康道:“诸位,这事我已与叔父商定,我愿将县城西门外桃花林边新建的别墅康庄园地捐赠给独秀先生作为墓地。此处是鄙人的避暑山庄,面对长江,背倚春山,幽静安逸。先生以前多次赏光在此小住,闲时常到前坡眺望远景,说过‘得此佳景,平生足矣’。先生百年之后能安葬于此,也算是了却先生的生前宿愿。”

35、“松儿……松儿,”陈独秀气喘吁吁地道,“爹愧对你母亲,愧对你姨妈,也无颜见江东父老。爹去后,你不必扶柩回乡,就在此地埋葬,待抗日胜利后回家时,再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

36、  一九三九年九月欧洲战事爆发之后,中国共产d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特别译登列宁反对一九一四大战的论文,天天宣传此次战争是上次大战的重演,同是帝国主义的战争。中国托派的动向月刊也响应这种看法。独秀很反对这样抄袭老文章的论调,他坚决的主张:

37、包惠僧来到书桌前,在油灯下看到陈独秀于5月13日写下的他一生握笔的最后一个字,正好是《小学识字教本》中的“抛”字,不禁一阵酸楚,无限感叹道:“先生呀,先生,你曾经被一代青年尊为思想启蒙的导师,奉为向旧营垒冲锋陷阵的旗帜;你曾经博得万人景仰,拥有煊赫的声名;你曾经领导了一场改变民族历史的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政d……但最终在一片谴责声中被历史所抛弃,来到这偏僻的荒山野岭,穷困潦倒,苦度余生。现在你终于抛弃了你的亲人,抛弃了你的一切朋友,抛弃了你的呕心沥血、精心研究的音韵学,抛弃了你追求一生的事业,就这样孤零零、冷清清地离开了人世间。

38、陈独秀闭眼休息了一会儿,又叫了一声:“阿珍。”

39、1942年5月12日上午,陈独秀身体略感好受一些,便让潘兰珍泡了一杯蚕豆花水,喝下后不久就感到腹胀不适,当晚睡觉不安。此时正是多雨季节,蚕豆花被雨浸后发酵生霉,长了黑点点,陈独秀没有在意,结果喝了带菌的水中了毒。这天夜里,雨欲下又不下,气压低得使陈独秀血压上升不降,难受得他喘不过气来,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40、陈独秀再没有醒过来,任凭潘兰珍和陈松年怎么摇晃。他也没有一声应答。邓仲纯拉起他的一条胳膊,任凭怎么搭脉,脉搏已经停止最后的跳动。久治不愈的高血压引起突发性心脏病,使他走完了他那曲曲折折、功过是非皆有的人生旅途。

41、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在安徽省安庆市出生,几个月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打小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42、陈独秀听后大为恼火:“这是什么黑暗社会,连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也不如。”为此,陈独秀开始了绝食抗争。连续两天,陈独秀粒米未进,典狱长只好和上面商量,最终同意了陈独秀写信,不过陈独秀的信,落款写了教育部政务处段锡朋收转。

43、1927年中国共产d召开“八七会议”,为了对抗中国国民d政权的镇压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来武装夺取政权。后来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4、  “独裁制如一把利刃,今天用之杀别人,明天便会用之杀自己。列宁当时也曾警觉到‘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而亦未曾认真采用民主制,如取消秘密警察,容许反对d派公开存在,思想出版罢工选举自由等。托洛斯基直至独裁这把利刃伤害到他自己,才想到d与工会和各级苏维埃要民主,要选举自由,然而太晚了!

45、凄风惨惨的夜晚,一代人杰陈独秀就这样走完了他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旅途,溘然长逝,终年63岁。

46、中国共产d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d屠杀政策的总方针。d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47、1897年8月,成为秀才的陈独秀是当红热门,经家族选定,与安徽一个当官的叫做高登科家的女儿高晓岚结婚了。

48、南京沦陷前,陈独秀来到武汉,董必武前来拜访,并对他说:“鄙人受中共中央之托,专程而来,欢迎你回d工作。”要求他写个书面检讨。陈说:“回d工作是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又说:“时至今日,谁有过,谁无过,在未定之数,有什么好写呢!”

49、  因为独秀‘沉思熟虑了六七年’,认识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所以他能抛弃二十多年来共产d诋毁民主政治的滥调,大胆得指出,“民主主义并非和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是不可分离的。”(根本意见第九条)

50、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民主政治制度问题),我根据苏俄二十年来的经验,沉思熟虑了六七年,始决定了今天的意见。”

51、陈独秀从昏迷中醒来,未见到他所盼望的周、曾两位名医,心中生还的一线希望如同肥皂泡破裂了,马上又昏迷过去。

52、最初,陈独秀为了消遣寂寞,见了几次。到后来,探监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了陈独秀读书、写文章的时间。陈独秀竟与典狱长说:“这哪成啊,我还要点时间看书,有些人你通知我一声,不认识的就不要进来了。”

53、5月23日,邓蟾秋、邓燮康和潘赞化、高语罕等人听说陈独秀病危,赶来探望。江津县医院西医邹邦柱、康熙光也一齐来到鹤山坪,和邓仲纯一同会诊之后,对陈独秀“施行灌肠,大便得适,然病情仍未少减”。

54、陈独秀死了。他死得太简单,太不轰轰烈烈,死后社会反响竟是那么出奇的冷漠,似乎他真的成了这个世界上一个多余的人,以至若干年后,有人还为之鸣冤不平:“对你的死都绝对地沉默,他们不愿(或不能)论你的功罪,他们不愿(或不敢)辨你的黑白,他们想在沉默中,使人忘却你的一切。”

55、第二天上午,包惠僧的妻子夏松云和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赶到鹤山坪,潘兰珍忙带她们进屋。

56、  “赞助希特勒,或反对希特勒,事实上,理论上,都不能含糊两可。反对希特勒,便不应同时打倒希特勒的敌人。否则所谓反对希特勒和阻止法西斯胜利,都是一句空话。”(一九四零年三月二日给西流等的信)

57、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d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d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58、  十月(革命)以来,拿“无产阶级的民主”这一个空洞的抽象名词做武器,来打毁资产阶级的实际民主,才至有今天的史大林统治的苏联。意、德还是跟着学话。现在你们又拿这一个空洞的名词做武器,来为希特勒攻打资产阶级民主的英美。——(一九四零年七月卅一日给连根的信。分段分行是我分的,为的是醒目。)

59、  这是他自己的引论,下文他的意见共分六段,我现在摘引我认为最精彩的几段。他在这几段里,反复陈说民主政治的重要,往往用俄国革命以来的政制历史做例子。他说:

60、  在这十三个字的短短一句话里,独秀抓住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生死关头。近代民主政治与独裁政制的基本区别就在这里。承认反对d派之自由,才有近代民主政治。独裁制度就是不容许反对d派的自由。

61、  “弟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事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为立论之前提。——近作‘根本意见’,亦未涉及何种主义。第七条主张重新估计布尔雪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列宁、托洛斯基都包括在内)之价值,乃根据苏俄二十余年之教训,非拟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也。倘苏俄立国的道理不差。(成败不必计)即不合乎马克思主义,又谁得而非之?

62、这时候,专程去重庆请陈独秀所信赖的周伦、曾宝天的人回来了,说两位名医虽然医务繁忙,还是仔细研究了陈独秀的病情,确认陈独秀病已垂危,实无挽救之力,故未前来诊治,但为了表示对陈独秀的最后友情,他们又捎来了一些急救药品。

63、《小学识字教本》只完成了上篇十章。上篇完成后,他一直企求公开出版,终未能如愿,只油印几十本,分送友人征求意见。同时,抱病继续写下篇。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三日上午,正写到“合体字”一章的“抛”字时,猝然病倒,就此搁笔。

  发布日期:2023-12-1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