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优美语句46句)

传习录

1、(释义)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

2、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3、阐析: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4、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5、《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6、众所周知,王阳明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贡献尤其卓著,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传习录)。

7、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8、大多数人都生怕被人认为是“不能”,认为只有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才能强大自己,证明自己,以为强大后就能为所欲为,这些鼠目寸光的逻辑,早已渐渐露出自食其果的衰败痕迹。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却肯因为社会综合问题的解决与融合,而暂缓迈入所谓现代文明的发达,这是中华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独有的“不为”的智慧。

9、曰:“是说本自好,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10、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

11、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12、● (听学·传习录)教化先行,风俗可美(39)(传习录)。

13、0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4、上卷是语录体,是相对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心即理”?什么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等,主要是强调什么是圣人之学,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阳明心学是入世的东西,不是空谈心性,和佛道之学是有分别的。心学不讲彼岸,强调入世践行,强调儒家的“修、齐、治、平”,强调对我们实际的生活和人生究竟有什么帮助,绝对不是遁世枯禅。

15、26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16、第除了文本和历史背景方面的门槛之外,《传习录》中的很多记载很多是针对当时的人与社会的具体问题而言的,那么《传习录》对500年后的我们有借鉴意义吗?

17、(解读) 悔悟是去病的良药,但能让人有错改过才是它的效用之所在,如果仅仅将悔恨留滞在心里,则又会因为用药而添病。

18、应该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做适当的事,谋划和行事都不要越过自己所处的地位。遵照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做事,才是君子,才算作是致良知。

19、先生说:“人心天理俨然一体。圣人把它著成书,仿佛写真传神,只是告诉人们一个总的轮廓,使人们依据轮廓而进一步探求真谛。圣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本来是不能言传的。世上的诸多著作,只是将圣人所画的轮廓再摹仿誊写一次,并妄自解析,添枝加叶,借以炫耀才华,与圣人的真精神背道而驰。”

20、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21、该书详细记载了王阳明及其弟子的言谈语录、提问与释疑、相互的辩难与书信往来。

22、《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阳明心学远祧孟子,直承象山,针对程朱理学越来越脱离人的生命而知识化、外在化的倾向,特别是其末流暴露出来的支离破碎的弊病,以更加简易直截的功夫与“先立乎其大”的入手方法,开辟了另一条与朱子不同的成德之学,拓宽了主体自立自主的精神价值世界,展示了道德自律与人格挺立的实践精义及具体路径。他强调的“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理论主张,实际就是强调人的内心深处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知识论应该与活泼的生命相结合。

23、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24、毛主席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25、14: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2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27、一个人,若是真的用功,他人的毁谤或是欺慢,也会是一种磨炼,也是使自己的道德进益的机会。如果不用功夫,那么别人的毁谤就是登时将自己击垮的魔鬼。每一次外界的挑战,都是对本心修养的一次考验,是将其作为“进德之资”还是“魔”,就看自己的功夫了。

28、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29、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30、阐析: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混沌与原始状态,延伸意义就是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人的真、善、美。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31、解析: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32、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33、21 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34、《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之“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著作。

35、我们看到第一眼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唉呀,这个小妹妹好可爱呀,我心里好喜欢”。这喜欢的一涌动,就是行的第一阶段。

36、陆澄问:“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37、13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38、● (听学·传习录)事预则立,人存政举(50)

39、(解读)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40、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阳明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王阳明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阳明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王阳明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阳明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阳明的身家性命。

41、(解读) 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自己的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阳明先生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42、● (听学·传习录)成功如种树,切忌空想(11)

43、● (听学·传习录)要明得自家本体(27)

44、想必大家都看过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应该都依稀记得里面有个专横跋扈的宁王,这个王爷在电影中没造反,但在历史上,他真的造反了。

45、(解读) 内心要谦虚不自满,胸怀要宽宏大度、能够容人。 。《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发布日期:2023-12-2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