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经典语录
1、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2、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求有点佛、禅意的现当代情诗找了6首,虽未言佛,但空灵悠远,颇具禅意,且均为一时名家,希望楼主会喜欢。(禅宗经典语录)。
4、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经典禅语25句摘抄《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禅宗经典语录)。
5、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6、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之地,因为它处于低下的地位,所以才能成为百谷之王。
7、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8、百丈怀海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一些百丈禅师经典语录,一起来欣赏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0、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11、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12、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3、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4、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5、幡动而心不动,自净其意,自空其身,自然趣入大道。
16、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17、禅宗语录的第一个特点是多为师生问答,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祖堂集》都有许多禅师语录。
1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9、终至“三学该练”,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2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21、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22、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23、向天笑>;当你老了当你老了,亲爱的我对你的思念也老了,跑不动了坐在曾开满荷花的湖边让它沿着我们过去的足迹踽踽独行当你老了,亲爱的一事无成的我不敢前来探望你只能等到中秋,在几十年前的圆月下再挽着你依旧秀丽的影子散散步当你老了,亲爱的我会守
24、《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25、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6、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
27、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28、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2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0、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31、师云: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忘。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使无疑误。此人,天堂地狱,俱不能摄也。
32、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33、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34、《百丈清规》问世后,千余年来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一直是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和禅宗僧侣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怀海非仅为立法者,亦为实行者,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宋儒曾彷效此清规而创立书院。元、明、清更绵延不断。
35、《百丈清规》问世后,千余年来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一直是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和禅宗僧侣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怀海非仅为立法者,亦为实行者,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宋儒曾彷效此清规而创立书院。元、明、清更绵延不断。
36、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37、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38、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9、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0、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41、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感觉很不错的佛经语句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43、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44、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45、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6、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47、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48、怀海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正月十七日入寂。据唐陈诩《塔铭》所记,怀海世寿六十六岁。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北宋徽宗追谥“觉照禅师”,元顺章加谥“弘宗妙行禅师”。
49、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续慧能大师后又一佛门大德。
50、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1、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52、终至“三学该练”,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53、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54、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55、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56、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57、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
58、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5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6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1、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6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有了执著,生命旅途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63、你的本性就犹如虚空一般,空无一物可见,这就叫正见;了无一物可知,就是真知。它没有什么青黄颜色,也没有大小长短,但见空空灵灵,清清净净,觉体圆明,即是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来知见。
64、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65、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66、(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