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的作者
1、它说的是,人类在观察和理解事件时,并不会按照事件本来的样子去接受它;相反,我们喜欢过度解释,喜欢寻找事件中的逻辑关系,或者更精确一点说,是寻找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相信世上必有因果,因为这样的相信能给我们以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坏人总会受到惩罚。但相信因果会带来另一种危险:我们习惯于从一个结果中,推断出一个似乎必然的原因。突降的厄运,让史铁生发现了这世界的无常和偶然。仔细想想,无常和偶然是否才更接近于真相?因这些无常和偶然的存在,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
2、(我突然明白,年少的爱慕,经常是单方面的,没有结果,甚至不求结果,却仍然是这一个人的历史中即使不是浓墨重彩也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笔。)
3、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4、《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5、“生命”的定语是“所余的”,呈现了时间的紧迫。“再也碰不见”——生命无非碰见和碰不见,命运也无非是你碰见了谁。与碰见相对的是“遗忘”、“抛弃”和“背叛”。这本书讲的就是谁碰见了谁的故事,谁告别谁的故事,谁不能忘怀谁的故事。
6、《我与地坛》是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7、流放者WR,以少年的率真撞破了流传千年的关于善恶爱恨的荒谬故事,祖母是地主,善良的祖母是恶人。
8、原名童忠贵 ,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9、《务虚笔记》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当代文学谱系中,这部作品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它有作者史铁生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但它不是自传性作品;它有作者对时代的观察和对同时代人们命运的张望,但它并不写实,它的注意力在“务虚”上,也就是在精神、灵魂上,可以说,这是史铁生为灵魂写的一本笔记。
10、《奶奶的星星》收入了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数篇。包括《奶奶的星星》、《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命若琴弦》、《熟练与陌生》、《给FL的信》。除小说文本外,附录作者一回忆录、自述或访谈,以及相关的传记材料及重要评论。个别作品的评论具有争鸣性质,意在反映小说的社会影响的实况,也可供作文学史研究之需。
11、《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12、情诗不是不见了,而是已经寄出给T,被T交给了革委会,T本是N与O结合的模糊的形象,现在又分裂回去。少女O和少年WR,O是少年WR进城后流放前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朋友,WR和O在O家美丽的白色房子里看书,在一万本书前互相看着对方慢慢长大成熟,在白色鸟的飞翔中想象爱情。O的父亲说,诚实坦率,胆大包天的WR,可能会大有作为,或者会有大灾大难。他走了,不知道要被流放到何处。
13、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
14、第二章叫《残疾与爱情》,史铁生一上来还是先说自己的事了,当然这没什么,残疾是苦难之一罢了,或许后续的苦难都要高于残疾的苦难。
15、《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16、《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17、很多人都曾这样设想、猜测,很多人仍在屡屡设想、猜测,私下里悲怜地对C叹息,对C的爱情乃至婚姻果断地摇头,但都不说,当着C都不说,回避这个人爱情的权力,回避这个话题。回避不仅仅是回避,而是否决。写作之夜我曾听C说过:那是未经审理的判决。写作之夜我曾听见X对C说:“这不要紧,这没关系,我知道我知道,这还不够吗?……”但是,不够。那老太太的表情我再熟悉不过。把那怀疑的表情扩充千倍万倍,把那无言的回避扩充千倍万倍,否决便获通过,便足够C和X天各一方互相思念多年。若再把那同情和摇头转化为对坚强与乐观、无私与奉献的千倍万倍的赞许,便是一个人渴望爱而又不敢爱、指望死却又不能去死的可靠处境了……
18、--------------------------------
19、O隐约能感觉到Z的受伤,委屈,怨恨,扭曲甚至仇恨,这在他们关于事业与爱情、成功与失败、高贵与平庸、英雄奴隶和历史、平等与差别的谈话中得到证实。Z认为英雄创造历史或者是历史在创造英雄而已,他不拯救谁,但他也不想做奴隶。Z不认为人真的能平等,认为人生来有差别。Z,他的全部愿望,就是要在这人间注定的差别中居于强端。那幅画,那片巨大的寒冷高贵的白色羽毛,应该命名为“雪耻”。
20、1《务虚笔记》2《我与地坛》3《病隙碎笔》
21、《务虚笔记》成书于1996年,最早发表于《收获》杂志。本书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主要讲述了几个主要人物,包括画家Z与妻子O、医生F与女导演N、被流放者WR和诗人L的命运故事。这些人互不相干又互相纠缠重迭,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经历和遭遇,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比如,书中的一男一女,却在他们身上衍生出不同的命运,从而出现了多种可能。《务虚笔记》涉及到很多人类母题,比如“爱”、比如“性”、比如“勇气”、比如“自卑”、比如“残缺”、比如“苦难”、比如“灵魂”、比如“背叛”等等。这一个个母题就像迷途中的路标,给在命运的迷宫中行路的人以指引。
22、医生F和女教师O在古园里有过交流,F医生相信,O的赴死之心由来已久。Z带给她的,关于差别的问题没有答案,这构成她最深重的迷茫。问题总是多于答案,迷茫永远多于清晰。
23、残疾人C,谁都可能是C。残疾人C可以与“我”印象中的每一个人重叠,但于与爱情到来的残疾,让C成为狭义的C。后来,C遇到了X,爱情来了,但是恋人还是要离开,残疾和爱情是相悖的逻辑,C开始了梦中的眺望。残疾和爱情—命运和梦想的密码随时随地显露端倪。
24、开篇收尾的这句话,是史铁生提出的一个经典悖论,也是解读本书的一把钥匙。
25、《务虚笔记》是作者半自传式的作品。其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本书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背叛、爱情的意义等来思考虚无。
26、 我想这便是史铁生的“知命”哲学,超脱于生活本身,进入旁观者视角审视自身,一旦你成为生活的旁观者,所谓痛苦、欢愉种种情绪便不能束缚你,于是你便和生命达成和解。我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中有这么一句落幕:“至于解脱我灵魂的桎梏,全赖诸位看官出手相助。”,伊格尔顿在《文学阅读指南》中评述这一句话:“这里普洛斯彼罗是要观众鼓掌。观众一旦鼓掌,就说明他们承认自己在看戏。”正如我们一般,我们一旦用“知命”哲学的角度看生活,生活就如戏剧一般,观众才不会被沉溺在戏剧里。我无法说这样的“知命”哲学是好是坏,但人是易于沉溺在自身境况和情绪中的动物,时而脱离这些境遇我认为是一件舒适的事。
27、“让爱,在‘好人’的心里早早死干净吧”是什么意思?
28、从头至尾,这本书都有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C没有一天不想去看看那个可爱的女孩儿,在她的房间里去听窗外的风声。”喜欢史铁生文字就是喜欢他的优美和饱满。
29、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30、那两个孩子对一棵死了的柏树“为什么会死”感到好奇。妹妹五岁半,伸出五个手指,然后摸遍十个手指也找不到“半个”。关于孩子的可爱和关于死亡的命题就此开始了。
31、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32、《插队的故事》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33、想象、希望、思考和迷惑,“我”全部的生命印象,就是“我”的经历。不是“我”在塑造他人的形象,而是他们塑造着“我”,“我”是他们的混淆。“我”不可能跟随任何他人自始至终,“我”经过他们而已。
34、 《务虚笔记》是一个人的生命笔记,那些关于生死,关于爱情,关于苦难的拷问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书中的人物没有具体的姓名,一律用字母代替,作者也常常出现在字里行间与人物对话,我更愿意相信,它展示的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悲剧,而是几代社会的悲剧。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其实是被艺术加工过的真实人物。我也愿意相信,书里面,藏着真正的史铁生。
35、吉兰在地铁上发现了一个U盘,里面存储着一个名叫朱莉的厕所清洁员的自叙,充满兴味与哲思,一共72章,他对朱莉产生了兴趣,朋友们一起帮助他寻找这个女孩。
36、《务虚笔记》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37、 于是作者写道:“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里,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当时我就想,我和这两个孩子,将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嚣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围纷纷纭纭的世界上,谁也找不到谁。”
38、葵林里的男人离开了女人,这个男人可能是Z的叔叔,葵林的女人引开了敌人让男人逃走,葵林的女人变成了叛徒。
39、我逐年养成习惯,早晨一边穿衣起床一边听广播。然后,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若是没人来,我就坐在这儿,读书,想事,命运还要我写一种叫做小说的东西。仿佛只是写了几篇小说,时间便过去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没有了。那天那个女孩儿竟然叫我老爷爷,还是那个男孩儿毕竟大着几岁,说“是伯伯不是爷爷”,我松了一口气,我差不多要感谢他了。人是怎样长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当有人管你叫爷爷的时候你作何感想?太阳从这边走到那边。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能看见一群鸽子,落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咕咕地叫,或在远远近近的空中悠悠地飞。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话你会以为几十年中一直就是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飞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它们,永远都是那一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生死相继了数万年。
40、 张爱玲说,也许每个男子心头都有一束“白月光”和一滴“蚊子血”,大抵不只是男子对女子吧,我对书一样。我对“白月光”、“蚊子血”的理解大概就是平日里不会想起,但却不可替代的,别人平时问起你来,它才突然从你心里头涌出来,你才想起来“哦,心里头一直梗着的东西是它啊。”
41、Z和WR的童年只有母亲,母亲等候多年,最终改嫁。父亲,是敌人。
42、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点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享年59岁。
43、全部的内容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很多时候,如果你打开的是另一扇门,走的是另一条路,生活的轨迹可能完全不同,而选择多数时候只是一念之间的偶然。
44、『爱的人们呐,你们如何带着爱的记忆,继续前行。』
45、 我时常觉得,一个人能有成熟的,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的思想,必然来源于他独特的经历以及敏感的性格。一个长在蜜罐里,从小幸福无忧长大的孩子,你怎么能要求他体悟生死,从平常的伤悲中看出点别的东西来?而敏感的性格,也是一个文学家常备,天生的敏感能让他轻易察觉自身情绪的变化,察觉周遭环境的变化,并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情感流转在他们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