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书籍
1、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
2、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王阳明心学书籍)。
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入门必读书。书中提炼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
4、首先,掌握一定的国学基础。阳明心学的许多内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著作的阐释和探讨,所以,在学习阳明心学之前必须对儒家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研读王阳明本人著作。学习阳明心学必须深入研读、反复研读《传习录》,研读的时候应放下自己固有的成见,“置身事中”,模拟自己就是在听讲的学生,虚心倾听王阳明先生本人是怎么说的,用心领悟他在当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样有利于更准确把握阳明心学的要旨。第阅读一些介绍、研究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著作。阅读一些其他学者撰写的有关王阳明先生生平和思想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了解这位500年前的伟人,加深对其心学思想的理解。
5、贬谪期满,王阳明去庐陵县当县令,心学的理论,也接受了实战考验。没想到的是,王阳明信奉的“知行合一”指导思想,施展起来却困难重重。这固然是因为大环境无解,也因为这是王阳明第一次高密度、面对面地应用心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丰富了理论,磨炼了心性,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突围。
6、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7、换言之,当你的欲望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越了你的收入增长的速度,你就与近在咫尺的幸福擦肩而过乃至背道而驰了。
8、最初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尚未成型,但他本着良心做事的风范已经成熟。他直言上书,为那些被正德皇帝关押的御史文官说话,反倒被昏庸的皇帝重责50廷仗,下锦衣卫狱。这次“忠而见弃”的经历,对王阳明打击很大。他通过研究“周易”,才得到舒缓,完成第一次突围。
9、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10、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11、倘若如此,“存天理,去人欲”当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扼杀人性的错误观念。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才有了近一百年来无数国人对宋明理学的口诛笔伐。
12、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13、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14、◎本文参考书目为《传习录(白金版)》,转载请注明。
15、对此,王阳明和所有宋明理学家一样,其标准只有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
16、“今天的中国,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没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修行为何物,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
17、曾国藩把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终成为中国史上的半个“不朽圣人”
18、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
19、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又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20、《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21、这本《王阳明心学》推荐给您,让我们从这一刻起,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一同走向心灵自由之路。
22、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23、成圣成贤的潜能和动能都内在于我的生命之中,因此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便是我与生俱来的责任,同时又是我的天赋权利。
24、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25、在前几天的分享中,我们复盘解读了王阳明的六次突围。今天,小书僮首先带着大家,再来回顾一下书中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一下作者许葆云对这本书的深层认识;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推荐人吴世春,在创投圈的工作实践中,是如何感悟王阳明心学的。
26、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27、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28、因此,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就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更多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更多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29、《王阳明全集》是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30、他劝导后辈:年轻要立志,立志则不受纷扰,目标坚定。修身要从善流,追随身直影正的导师,与品格高尚之人为朋友,相互切磋进步。与朋友相处要多鼓励劝勉,少攀比骄傲指责批评。做事要一心一意,行如心想,真诚做事。
31、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2、解析: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
33、本书由百万册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从心学著作中精心挑选出99句至理箴言,将晦涩难懂的阳明心学浓缩成了一本通俗易懂、可以每天习练的随身读物。
34、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传习录》
35、耳朵树是运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方式,植根于听力医疗、语言康复领域,以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双赢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帮助中国听障人士回到有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成为中国听力医疗康复行业的创新整合者。
36、“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做人准则,也是王阳明教徒弟的标准。明朝后期有很多能人,都是王阳明的徒弟,他的影响贯穿了明清两个朝代。就我个人而言,对有关他的这两个传奇故事印象深刻。故事一:年少时期才华显露,想要成为一代圣贤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人,从小就会表现出天赋异禀,同常人不一样。年少时期的王阳明,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聪明伶俐,而且才思敏捷,很小时候就能作诗,令家中满座宾朋惊讶不已。
37、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38、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
39、(解读) 同朋友相交,一定要相互谦让,这样就会获得好处,而相互攀比,互争高低则只会受损。
40、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41、全文一面哀悼死者,一面借以抒发作者遭贬荒远异乡的凄苦,怜人怜己,吊死伤生,兼而有之。言辞悲伤恳切,深情哀婉,反复曲折。
42、王阳明作为一届能臣,不仅为君主献策治国有方,在家规上也颇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王阳明家书》收录有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43、(解读) 内心要谦虚不自满,胸怀要宽宏大度、能够容人。 。《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44、《王阳明全集》是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45、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46、学习历史,学习古人,在于以古为鉴,更在于继承和弘扬有价值的东西,以避免金子般的闪光思想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对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阳明心学无疑是这深沉文化积淀的杰出代表之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基因。现代人学习阳明心学不能有任何功利目的,甚至也不能以扩展知识,增长见识为目标,这些正是王阳明所反对的。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原则,学习王阳明的思想智慧、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和思维方式。通过学习,不断省察克治,找到自身的不足,使自己内心不断强大,使自己品德修为有所精进。结合自己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作者总结了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
47、(解读)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48、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49、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