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名句
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2、《湘夫人》与《湘君》一样,都是抒写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怀思和哀愁。但在构思、运笔上,却又同中有异,各臻奇境。《湘君》的抒写,似乎重在“纪行”式的“动态”再现。《湘夫人》则更多“静态”的展示,其情感抒发,主要借助环境景物的烘托和幻觉意象的映衬,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之美。
3、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7、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8、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9、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1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
11、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12、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13、归来!恐自遗灾些。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归来!恐自遗灾些。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14、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5、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16、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17、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18、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20、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21、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23、飞走的鸟不忘老巢,狐狸死的时候头向着所居住的山冈。诗人用这种比喻说明了自己怀念故乡的心情。郢,楚国都城,屈,楚国的贵族之姓,屈原的故乡应该就是郢,而郢已经被秦国攻下,诗人已经无法返回故乡,而回去辅政的愿望也更加渺茫。
24、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25、 (7)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28、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30、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远游》
31、[释义]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32、语出战国时期屈原《楚辞·九章·哀郢》。鸟即便远飞千里,但最终也会返回自己的老窝。狐狸在临死之前,会将头朝向它出生的小山头。
3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山鬼》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九歌》她来声之小再天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3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35、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36、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语出屈原《渔父》。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异乎寻常的人格,同时也揭示了他因此而遭受摧残的原因。在诗人看来,他身处的世界充其量只是藏污纳垢的渊薮和充满醉汉的场所。诗人与激愤和苍凉中流露了无限的孤独。
37、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38、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