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优美语句56句)

韦编三绝

1、通过以上二例和前面提到的转引《史记》原本的《太平御览》,可知从三国到北宋初年,“铁擿三折”“漆书三灭”这两个成语,一直在民间或文献中沿用流传。

2、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3、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

4、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5、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韦编三绝)。

6、杨伯峻《黄季刚先生杂记》:“当时太炎先生赠一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太炎先生是催他写书,他却认为是谶(chèn)语。”

7、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东汉初年起,《史记》中本来三语并用的句式,开始出现了“韦编三绝”一枝独秀的现象。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儒林传序》中写道:

8、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9、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卭笮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10、出处:现代·鲁迅《书信集·致赖少祺》:“但我以为这些方法,也只能随时随地,偶一为之,难以多做。”

11、(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2、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13、(韦编三绝的近义词):三绝韦编、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囊萤照读、引锥刺股、凿壁偷光;

14、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5、孔子一生中还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6、牛角挂书:隋末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17、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18、我们读书如果能做到韦编三绝,就一定会取得很大进步。

19、    解释:孔子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也弄断了多次。他还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

20、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21、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22、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23、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韦编三绝的意思及故事2韦编三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4、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25、语法: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或分句,用于书面语,用于庄重场合,中性。

26、〔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27、(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28、(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29、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30、要想把这本书吃透,没点儿孔夫子韦编三绝的精神还不行!

31、(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2、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33、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34、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35、(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6、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37、(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38、映雪读书:晋代孙康,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39、(出自)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40、你乐此不疲地钻研技术,如果再学习古人韦编三绝的做法,脚踏实地一定能琢磨出其中的门道来。韦编三绝成语解释2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1、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韦编三绝的意思及故事3(注音)wéibiānsānjué

42、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43、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44、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复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45、《汉书》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班固这种三语选简洁文风的做法,必然会给文人的写作以有益的启发。前面提到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的引例,三个成语已经少引了一个“漆书三灭”。在《抱朴子·外篇》中还有两个例子:

46、例句: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47、(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48、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49、班固是东汉的兰台令史,职掌书奏及印工文书,兼校定宫廷藏书文字,不可能不看到《史记》原本中当时尚未佚失的三语并用的句子,为什么他在《汉书》里只引了其中之一的“韦编三绝”呢?我认为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行文简洁的需要。后世史学家评论《汉书》的文字“言皆精练”(《史通·六家》),这是符合实际的。《史记》形容孔子勤奋读《易》,一连用了三个意义完全相同的成语,的确没有必要。班固来个删繁就简,转引时只选了位置最前、形式又雅而含蓄的“韦编三绝”,比起连引三句来,文章不是显得精练畅多了吗?

50、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51、(出处)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52、(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53、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54、(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废寝忘食地学习。

55、    在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发布日期:2023-08-2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