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的名言(优美语句82句)

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1、  2)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2、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对父母以礼相待呢?许多家庭追求所谓的平等、自由,长幼不分,上下无别,尊卑无序,和父母说话、处事,过于随便,甚至在父母面前颐指气使,刺激极端,自以为是,咄咄逼人,读一读孟懿子问孝,孔子之答,是不是有所启示呢?

3、《论语》里关于孝的论述主要是以孔子答弟子“问孝”的形式展开,不同的弟子问“孝”,孔子有不同的解读,初看起来,似乎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没有一个定论,仔细思考,这正是圣人之为圣的大智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就没有固定模式的孝的表达形式。

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5、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7、(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顺的最高境界是让父母满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好吃的东西时让父母先尝是不够的。”

8、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9、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0、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1、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2、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1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4、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15、  18)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16、原文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17、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18、  10)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20、”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21、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作者:李毓秀出处:弟子规

22、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2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4、现实中,有些人病得不轻啊,有的正值壮年,官运亨通,结果锒铛入狱;有的整天赌博打牌,无所事事;有的不思进取,不好好工作;有的不好好工作,生活无规律;有的是巨婴,啃老族等等。这些人,让自己的父母操心不已,或提心吊胆,或心生失望甚至绝望,这些人,虽然不骂父母,不打父母,却是大不孝啊!

25、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6、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2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8、孝敬父母名言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9、)”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3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2、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3、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34、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36、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37、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38、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

3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作者:孟轲

40、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1、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作者:狄更斯

42、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43、孔子说:“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民应该行使的做法。”

44、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45、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6、”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47、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48、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49、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1、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52、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53、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5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5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57、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8、  1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59、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60、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1、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62、(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6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64、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6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7、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68、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70、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7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72、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7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4、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76、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7、  2)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78、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7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0、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8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发布日期:2023-08-3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