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简介100字(优美语句55句)

泰戈尔简介100字

1、两年后,徐志摩赴印度为泰戈尔庆祝70大寿,并约定后者80大寿时再来。可惜世事无常,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旅途中坠机罹难。

2、一连串活动,让诗人有些疲惫,梁启超安排他在清华小憩,于是有了电影《无问东西》中鼓舞人心的一段:泰戈尔要学子“不要忘记天职,不要被恶俗势力引诱……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清华的大师们,梅贻琦、闻一多、辜鸿铭等站在他身边,将无形的精神力量注入一些学子的内心。

3、《园丁集》是诗人自己从《梦幻集》(1900)、《金帆船集》(1894)和《刹那集》(1900)等孟加拉文诗集选译成英文的。

4、泰戈尔是一位印度的诗人,在英国留过学,他的诗受到宗教和欧洲文化的影响。英国留学的经历深深的影响了他的诗的风格,同时也保证了他的英文版诗作的质量,他的《吉檀迦利》在英文版出版后,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项,他也是唯一一个靠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5、“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印度的别称)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中国的别称)过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结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祝寿会上,梁启超将“竺震旦”这个中国名字赠与泰戈尔。

6、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

7、他首先澄清泰戈尔是在“科玄之争”前,主动到中国来的,并非给玄学派助战;然后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青年去了解泰戈尔的伟大人格;最后强调中国是君子之国。

8、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9、辜鸿铭武断地摇了摇头,引用乔治·艾略特的话来给自己助阵“如果有个人对你谈起加减乘除,那么你就可以知道这是对还是错,但是,如果有人和你谈什么无限大,那么这次你就无法知道,人家和你说的究竟是有道理还是胡说八道”。

10、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孟加拉河流域,多以抨击殖民主义统治,斥责封建道德习俗为主题。《太阳与乌云》、《饥饿的石头》、《妻子的信》都是永远受人喜爱的名篇。世人一致认为长篇小说《沉船》、《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孟加拉文最伟大的小说。

11、C、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为此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12、弗兰西斯哈哈大笑起来,除了欣赏并热爱辜鸿铭,他实在不知此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他看着这位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中国人,情真意切地说:辜大人,将来有一天,我要把我们之间那些充满奇妙看法的争论详细地叙述一番。

13、离京前一天,梅兰芳特地为泰戈尔表演了新派京剧《洛神》,这种文化交流中的会心一刻,其实是泰戈尔最想要的,其中包含着中国之行中难得的理解与共鸣。

14、请知名学者访华,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南北各地巡回讲演,组织工作繁重,需要众多资源。梁启超曾在写给张东荪的信中明言,“讲学社经费政府每年补助二万元,以三年为期,此外零碎捐款亦已得万元有奇”。

15、此本小说围绕主人公戈拉展开,通过描写戈拉由一个激进的爱国主义青年到发现自己不是印度种族的人而做出的自我改变,反映了作者对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的激进主义人士的批判。

16、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短小、简洁,一般每首仅有一二行、三四行,可谓短小到了极点,简洁到了极点。就思想内容而言,它仿佛像一幅光怪陆离的彩锦,织进了诗人头脑中闪现出来的种种思想感受。其中不少诗体现了诗人的泛神论观点,表现了诗人对于与神结合的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除此之外,有的诗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进步观点,如抨击压迫者的凶暴残忍,赞扬被压迫者的忠厚善良,坚信压迫者必将灭亡,被压迫者一定胜利,有的诗表明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如赞美造福大众、牺牲自我的,主张大胆进行实践、反对无所作为的,嘲笑欺下诌上的处世哲学的,提倡谦虚谨慎、不图虚名的。就艺术表现而言,深邃隽永,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是其特色之一;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是其特色之二。

17、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18、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的心头萌发了。“—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O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泰戈尔写道:“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好没有表示丝毫的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置信了。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

19、然而,父亲的这种随心所欲和不适宜的选择,并没有在泰戈尔身上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这位平平常常的媳妇,倒是位贤妻良母,而这对他是十分必要的。他不缺乏任何创作热情,对生活和大地的热爱使他获得了创作的永恒源泉。他是个狂热的幻想家,无须妻子或旁人的激励。他妻子确是—位默默无声地献身于他、帮助他、促进他天才发展的贤慧妻室。

20、而在中国学界看来,泰戈尔跟杜威、罗素一样,都是讲学社请来的。泰戈尔提倡“复活东方文化”,梁启超号称“东方文化派”,泰戈尔自然是梁启超的客人,或者说是梁启超领导的研究系用来“挟洋自重”的砝码。

21、翌日,泰戈尔根据既定安排,前往真光剧院发表演说。辜鸿铭谢绝了邀请,对梁漱溟说:他为什么要去真光剧院呢,那样的话岂不是跟梅兰芳一样了吗?你还是劝泰戈尔早点离开中国吧,就在印度唱他的赞美诗吧!

22、更加令人感到兴味的是,泰戈尔晚年不仅在文章里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对于散文诗的观点,而且还在诗歌里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散文诗的见解,后者可举收入《最后的星期集》的两首诗——《我庭园里的鲜花》和《移植花盆里的诗歌》为例。在前一首诗里,诗人先把散文诗比作不加编扎的鲜花,说它们好像“获得假日的美女,春日斜阳里。容她们在花丛中开怀大笑,自由地追逐雀跃”,希望读者“观赏她们随意举行的游戏,谛听她们纯正的歌声,并为此感到满意”(白开元译文,下同);再把散文诗比作自由飞泻奔驰的瀑布,说它们“时而粗犷,时而纤细,时而从崖顶落入深谷,时而躲在幽深的溶洞”;最后则针对某些人的责问,坚定地回答道:“她不加修饰的容貌清新无华,难免暂时不被人喜爱。”在后一首诗里,诗人又将格律诗喻为花园里栽在花盆中的花朵,说它们犹如“莫卧儿王朝珠围翠绕的妃子,深得皇上的宠爱,可是一举一动,被太监严密地监视”;而将散文诗喻为花园外昂首入云的按树和金篮树,说它们享有充分的独立和自由,它们“是质朴的,不受法规、教仪的限制”;在结尾处则明白表示“我要把花盆里的诗歌移植到田野上,让它的枝条伸向无拘无束的韵律的森林”,即将格律诗改为散文诗。

23、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24、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当一回事,是因为我怕你会那样做。

25、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他分别在1927年撰写《诗圣泰戈尔》,1930年撰写《甘地与印度的独立运动》,两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艺复兴与独立运动,视为亚洲从帝国主义解放的先声。

26、梁漱溟对辜鸿铭有一种说不清的敬畏情绪,因此遣词造句都十分的小心,很是说了些调和的话。辜鸿铭却固执己见:听说你教的虽是印度哲学,却还是尊孔的。我告诉你,如果真的坚信孔子学说,就必须与这位谬误百出的印度诗人、与他的文明截然相反,并且拒绝他带来的音信。他只是诗人,做不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所做的事!

27、4月27日,泰戈尔做了件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引起很大争议的事,那就是与“末代皇帝”溥仪见面。

28、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29、眼看泰戈尔影响力日增,“反泰派”觉得此事事关中国的出路,必须争个你死我活,争论中的硝烟味也越来越重。

30、 泰戈尔(1861~1941年)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出身于地主家庭。8岁写诗,毕业于伦敦大学。20世纪初他直接参加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他的著作卷帙浩繁,体裁多样,主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和《戈拉》。其作品大多反映英国殖民经济下的印度人民的苦难生活。

31、我想对你说出我要说的最深的话语;我不敢,我怕你嘲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32、“物质发达,真趣丧失”,对这样的中国,他无疑是遗憾和失望的,他担心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不会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只做什么无聊的诗歌,我如何对得起中国盼望我的朋友?”

33、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4、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广泛阅读。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35、郁达夫回忆,徐志摩当时悄悄对他说:“诗人老去,又遭了新时代的摈弃,他老人家的悲哀,正是孔子的悲哀。”

36、泰戈尔欣然接受,并表示10月份来。从他的角度看,收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讲学邀请在先,又有讲学社的正式信函,自然是中方率先伸出了橄榄枝,自己是受邀而来。但在讲学社看来,是泰戈尔的助手主动找上门来的,演讲又不收分文,风格这等高,“乃自动地来中国”。

37、188O年,诗人回到了祖国,他听到安娜的死讯,内心极度悲伤。泰戈尔后悔极了,他痛恨自己当初没有—点男子汉的勇气,大胆地向安娜吐露纯真挚爱的心迹。但—切都晚了。现在,他想说,他—直怀念着她,他永远没有忘怀她那令人心醉的形象,—直对她的爱表示感激。他来到安娜的墓前,将他深深的忏悔告慰他所爱者的灵魂:“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体。”

38、泰戈尔的诗句里,尤其是《吉檀迦利》,充满了对神的敬畏,也因此诗句中充满了敬畏和信仰的力量。比如这一首:

39、D、1941年,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

40、叙谈中,听说清水安三有志于中国文化研究,辜鸿铭显得很欣慰,看一眼弗兰西斯,道:今后复兴儒学的希望,不是我,更不是阁下,甚至不在中华民国,弄不好要寄托于眼下儒学勃兴的日本,寄托于那些日本青年身上了。

41、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他进来。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42、敬仰着泰戈尔的中国东方文化人,虽然对辜鸿铭和他的言论多有不屑,但见他颇使泰戈尔投缘,倒也希望他们产生共鸣,以使泰戈尔消弭身在他乡为异客的那份孤寂。

43、泰戈尔身上有两种文化特质,印度文化中的泛爱和西方文化中的博爱,西方文化所匮乏的品质在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却存在着,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毫不造作。

44、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45、鲁迅可谓旁观者清,泰戈尔之行的晦气,除“科玄之争”带来的误解外,精英们的过度赞美、迎合也有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志摩。

46、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其重要诗作有

47、更为复杂的是,1923年引爆的“科玄之争”仍在发酵,知识分子分成了三个派别:以梁启超、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认为科学只能指导物质生活,哲学才能指导精神生活;以胡适、丁文江为首的科学派,认为哲学是空想,生活应由科学支配;以陈独秀为首的唯物派,承认规律从实际出发。

48、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

49、迷人的安娜给诗人带来过青春的快乐。无论在个人的交谈或私人书札里,还是在墓年生活时期,泰戈尔—直以深情和十分尊敬的心情提到她:“有些年头,在加尔各答,—些奇异的鸟儿飞来,在我们那棵榕树上筑巢,我还没有很好地学会它们展翅的舞姿,它们就飞回去了,但它们是带着遥远森林里的异常奇特和迷人的音乐飞来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旅程中,不知从什么陌生的方向飘然而至的女神,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灵的语言,开拓我们心灵力量的界域。她不经召唤而来,最后当我们开始召唤她时,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

50、有的人在白天流涌着眼泪,有的人把眼泪藏在幽深的黑暗里。

51、IwishIwereawatchmanwalkingthestreetsallnightchasingtheshadowswithmylatern.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52、13日,他在中国的第一次发言就开宗明义,强调此行的目的:“只不过是求道而来罢了。好像是个敬香者,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他还一再声明,“我不是一个哲学家”,人们只须作“诗人看待”。

53、当一袭长袍、童颜银髯的泰戈尔缓步走下火车时,欢迎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给泰戈尔担任具体翻译和接待陪侍任务的是清华大学教授、新月社主要成员徐志摩。他用流畅的英语把在场的中国名流一一向泰戈尔作了介绍。介绍到辜鸿铭时,泰戈尔那安宁祥和的眼光忽然涌现出了少有的激动神色,紧握着辜鸿铭的手说:辜鸿铭先生,我这次来华正要拜访您呢,没想到您倒亲自屈尊来了,幸会、幸会!

54、泰戈尔从此再没有踏入中国,但他对这个文明古国的爱,从来不曾因不愉快而有丝毫减少。自中国回国后,泰戈尔一直在为创办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而四处化缘。1933年,国际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来到泰戈尔身边;193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名誉主席的中印学会成立;1937年,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正式开学。至今,这种交流仍在延续,源源不断。

  发布日期:2023-08-3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