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1、既然是“隐者”,就难“寻”。即使找到了他的弟子,也踪迹难觅。“松”的风骨,“云”的高洁,正是这位真隐者的告白。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3、过:过错。更:更正。柔:柔和。父母如果有过错,就应当劝说他们,使他们即使改正。但是劝说他们一定要讲究其方法,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为农夫而悲愤。小小蜜蜂遍寻花粉,再酿成花蜜,辛苦一场而享用很少。
6、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文言知识)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思考与练习)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7、(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8、《小学必背古诗文》2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9、“到”“过”“入”“满”……换了十多个字后,终于定为“绿”。与贾岛“推敲”一样,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1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1、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注释)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翁:你的父亲。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启发与借鉴)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思考与练习)解释:①置;②白;③案;④竟翻译:①婿固不遣;②则汝朝夕侍母;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④旬乃还第
12、好一派大好河山——黄河奔腾东去,华山高入云霄……可惜沦落60多年了。
13、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
1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5、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思考与练习)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6、《小学必背古诗文》7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7、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18、《小学必背古诗文》66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
19、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20、《小学必背古诗文》6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1、 汉语拼音 看图写话
2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3、——(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24、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文言知识)说“辞”。“辞”是个多义词。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思考与练习)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内文正怀中“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2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6、《小学必背古诗文》72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7、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思考与练习)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28、能在好友兼邻居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墙上写诗,前三行好似“吹捧”。可当读到“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时候,顿时大气磅礴起来,好一处所在!
29、事情无论有多么微小,都不要胡乱做事;如果任性胡为,你的德行便会出现一些毛病。
30、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创造力,有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却换来了“犹饿死”的结局。这使我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
31、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