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名言他人是我
1、张宝艳深刻体会过失子之痛,在自己的孩子失而复得之后,张宝艳和丈夫秦艳友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11年间,20多万名志愿者聚集于此,为9000多名被拐儿童,点亮了回家的路。
2、在能找到任何真理之前,人必须有一个绝对真理,而这种简单的、容易找到的、人人都能抓住的真理是有的,它就是人能够直接感到自己。
3、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4、凡以追求他人对自己赞美的人,必定陷入精神困苦之中。加尔散正是如此。他从不自察内省,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耿耿于怀的,总在计较别人会怎样给自己作结论:他的编辑同事们会谈论他是胆小鬼,后继者也永远会持这种看法。"
5、经过几部悬疑片的历练,诺兰终于拍出了号称影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悬疑片。
6、之所以把穆赫兰道放在第一部先说,是因为它绝对是大多数悬疑片爱好者心目中的NO.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对于电影传统的线性情节常规的一次挑战。大多数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电影说了什么,而在观众重新看完1遍、2遍、甚至是6遍后,才知道故事其实在影片开头就已经说明了。穆赫兰道中的所有细节其实都是串在一起的,细节决定成败,当你回过头来整理电影中的所有细节时,你才会发现,每个细节都是有原因的,每个细节又是必不可少的。
7、1951年《魔鬼与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 萨特本人非常喜欢这本剧本),1952年,阿尔贝·加缪的《反抗者》一书由于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另一说是《现代》杂志的一个叫尚松写的关于《反抗者》的评论文章惹怒了加缪。而加缪却把这篇文章归罪到萨特身上)。
8、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如果选择一切为了实现自己自私卑劣的欲望,甚至不择手段,牺牲别人的自由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就把别人推入了地狱,而别人的生活都是在生活中的投影,害人者必会害己!
9、加尔散问,“难道能以某一个行动来判断人的一生吗?”是的,只有行动才能决定。加尔散要说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只有通过勇敢的选择、勇敢的行动来证实;寄希望于他人的谅解和拯救,只能是一种欺骗,结果只能是永陷地狱,永陷痛苦的深渊。
10、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1、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1933一1935年赴德国留学;1934—1939年任中学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参军作战被德军俘获。曾来北京参加过世界和平理事会;苏共二十大和匈牙利事件后退d。他反对美国侵越战争,曾任罗素发起组织的民间审判战争罪行委员会的副主席,1964年拒绝接受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曾积极支持1968年5月的法国学生造反运动;1980年4月逝世,约六万人自动参加他的葬礼。
12、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13、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14、这部电影同样是让观众爱恨分明,喜欢它的人把它捧为神作,不喜欢的它的人觉得影片描述得过于偏理论。其实,作为悬疑片爱好者来说,这绝对算是一部佳作,故事氛围其实烘托得非常好,而结尾更是体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顺便说下男主角杰克·吉伦哈尔,绝对是美国80后中最具表演功力的演员,文艺片之十月的天空、断背山;战争片之锅盖头;动作片之左勾拳;商业片之后天,波斯王子;悬疑片之宿敌、囚徒、源代码、十二宫;剧情片之夜行者,几乎每部都是信手拈来,表演得非常到位。
15、因此利他比利己更幸福,就如张宝艳夫妇,他们在帮助别人寻子的过程中,其中酸甜苦辣,无法言喻,但他们心理却感受到莫大的满足,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16、他勤奋地工作着,常常是上午读胡塞尔的哲学著作,晚上着手写小说。
17、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18、1956年苏联军队入侵匈牙利,萨特谴责了苏联军队和对干涉表示支持的法共领导。并与共产d决裂。但在政治倾向上仍然向左。
19、那么,这种互相折磨、互相敌对的人际关系困境,是否无法摆脱了呢?萨特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别人误解,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而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解脱的道路在哪里呢?
20、可见萨特所说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只意味着选择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使人对自己的环境不能选择,但对于环境的意义,即怎样对待自己的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21、电影以口水金特的叙述为主线,把恐惧和背叛很好的融合了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黑色氛围。电影的结构突破了传统悬疑电影的习惯,处处观众的出乎意料,张力十足,扣人心弦,以致有人惊呼这部电影是不是拍得太聪明,超出了观众的理解力。影片也得益于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尤其是凯文·史派西。在电影中,凯文·史派西时而怯懦,时而疯狂,始终准确掌握着故事的节奏,把老谋深算的口水金特发挥地淋漓尽致。
22、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23、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
24、人有选择的权利,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
25、“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
26、月球这部电影被称作21世纪的2001太空漫游。故事发生在并不算遥远的未来,人类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种岩石,它直接吸收太阳的能量,并在其中储存为气体氦为了开发新型资源,一家名为“月球巨人”的公司在月亮上建立了基地,从事矿石的挖掘工作。而山姆·贝尔是这个月球基地唯一一个员工,陪伴他的只有一名机器人戈蒂。在这孤独而漫长的3年,山姆靠着憧憬其后美满的地球生活撑了下来。但当合同即将期满之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一次事故中山姆救回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类,他逐渐发现这背后隐藏的秘密……
27、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Rassemblement démocratique révolutionnaire)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但不久就和其领导人胡赛之间产生分歧并且日趋严重。
28、图文摘编整理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分享,若涉及版权纠纷,敬请联系平台编辑处理和删除。
29、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30、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
31、萨特在哲学,文学与政治活动中的每一步背后都有波伏娃的身影,其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更是献给波伏娃的伟大礼物。而在萨特的帮助下,波伏娃的写作事业也蒸蒸日上,代表作《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者的“圣经”。
32、萨特所说的“存在”是人所特有的,人以外的其他物不具备这种存在。因为所有的物的本质都是预先决定了的,它的特质预先就被规定好了。比如一粒种子,在长成植物之前,它的一切特质早已规定,我们可以预知它将成为什么样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它的形状、大小、类别早已决定了。所以物是本质先于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萨特所要说的“存在”。人的“存在”区别于物的“存在”,在于人有自我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面临多种选择,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获得什么样的本质,预先无法确定。他将成为什么,这有多种可能,他有多种选择。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他的本质。人最终获得什么样的本质,这完全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只有自由选择、自我创造、敢于冲破坏境束缚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存在”。
33、在这部书中,萨特阐述了“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这一命题。无限的自由、无限的责任和虚假信念的徒劳是萨特后期著作最为重要的三个论点。
34、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他们可以通过观念的灌输,把你烤的迷迷糊糊。
35、其实还有很多经典的悬疑片没有放入此榜单中,或因为剧情相似、或因为更偏向于其他类型、或因为不具代表性。悬疑片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喜爱,它靠的不是大牌演员的堆砌,也不是3D特效的渲染,剧情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正因为故事的扑朔迷离,剧情的跌宕起伏才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悬疑片。
36、萨特的哲学著作虽然充满了术语,但他的思想可以变成价值观应用于日常生活,应用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广泛地蕴含在他的小说、戏剧以及传记作品中,这使得他的学说更加深入人心,也为他赢得了能够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师比肩的地位。
37、“他人即地狱”是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借男主人公之口表达的一个观点。《禁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狱中的密室里,有三个主要人物(亡魂):逃兵加尔撒,因为临阵脱逃而被枪毙,内心最不能承认的就是自己是个胆小鬼;同性恋伊内丝,支配欲强到变态的程度,喜欢利用别人的心理弱点来支配别人;色情狂和溺婴犯艾丝黛尔,生前没有存在感,只能从与男人的性爱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三人内心不安而彼此窥探,又因不能原谅自己而希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获得解脱,但又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故事。于是,三个人在相互窥探中相互逃避、相互离间和相互折磨,造成了生不如死的地狱场景。最后,他们终于明白:虽然没有刀砍火烧,但他们身处的密室就是地狱,他人就是地狱。
38、这样说来,人的本质就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或者说就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萨特认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我想你联系一下生活经验应该深有同感的吧)。萨特的戏剧《间隔》里的男主人公就处于这样的境域中,因此在全剧结尾处发出感慨:“他人就是地狱!”
39、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即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剧中三人都是罪人,都是败坏与他人关系的罪魁祸首,生前都给他人造成过痛苦。萨特通过三个已死的"死活人",正是要点醒许多在世的"活死人"来认识这个道理。
40、在萨特看来,这就是人与人的敌对关系在思辩层面上的解释,也是《禁闭》一剧所要揭示的东西。
41、萨特晚年病魔缠身,波伏娃一直在他身边,充当萨特的保姆与秘书,陪伴他一起享受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弥留之际,萨特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叫着波伏娃“妻子”,算是对他们伴侣关系的一种承认,并不断重复着“海狸,亲爱的海狸,我十分爱你。”
42、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43、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