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璺到底哪个是谐音
1、“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2、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
3、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4、打破砂锅问到底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非常精明的婆婆,他的老公外出做生意,她的媳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砂锅,小媳妇本想隐瞒,哪知道婆婆知道了,然后这个婆婆就纠正这个砂锅事情与她的儿媳妇闹矛盾,这个婆婆就希望她的老公回来协调,然后她的老公就给她回了一封信,然后信里写道:“打破砂锅问到底,切莫吹毛又求疵;二十年的媳妇,二十年的婆,互敬互重,万事皆如意。”
5、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
6、示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 ★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7、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8、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
9、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10、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11、小鹿终于抵抗不住猎豹的袭击,一头倒下,母鹿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釜底抽薪——奄奄一息(熄),却毫无办法。
12、“床第之私”,现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13、释义:砂锅打破了,裂纹一直伸到了锅底。谐音问到底,形容问个没完没了,一定要问出最后的结果。
14、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
15、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
16、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17、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8、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19、原意为:“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20、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的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
21、3:“打破砂锅问到底”:砂锅即泥烧制成的锅,这种锅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璺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变成“问到底”了。
22、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
23、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24、★它精选了小学生应当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歇后语4000余条
25、示例:明高明 《琵琶容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26、出处: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吕蒙正云)端的是谁打了来?(正旦唱)打破砂锅璺到底,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
27、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28、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29、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30、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31、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32、(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33、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34、好自私的一句话。误解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