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优美语句81句)

网络语言的特点

1、  语法造词,是指运用语法手段,将词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统一于一个整体中来使用,这种造词法对于词素的内容和形式无所偏重。可见,语法造词既不是单纯的记音,亦不是简单的语法改造,而是在词素原有身份的基础上相互搭配,并按照一定关系结构而成的。具体包括重叠造词、缩略造词和附加造词。

2、我好方,形容一个人遇到某件事感到恐惧和紧张,用于表示你的不安情绪。

3、能否成为强势模因,首先在于模因自身的特质,是否具有竞争力。相对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往往形式新颖、言简意赅,还常常形象风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被理解、接受,从而被纳入人们的认知体系,完成同化和记忆过程。同时,网络语言的形式丰富多样,文字、符号、图片、表情包等,都可以成为网络语言的形式载体,其间各种要素的组合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语言文化,如段子接力、表情包大战等。这使得网络语言天生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同时,相比于传统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网络语言尤其是符号、图片、表情包类网络语言在用于人际交流后,常常能够被收藏、保存以便后续使用,从而容易实现语言模因在人际网络中的传输。

4、其“语言”是说话所用的代码,说出来的话称作是“言语作品”。由于网络语言的语法缺乏稳固性,所以它创造出的“言语作品”缺乏价值。而语言很大的一种功能是承载一定的文化分量(所以古代的书我们现在还可以看懂),而网络语言的泛滥会冲击语言的这种功能,甚至破坏它。(冲击语言的承载功能)。破:价值没清楚,表达习惯决定了语法稳定性,当人们的语言习惯发生改变时,这种语法还不应该改变吗?

5、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具体说明的总结

6、而随着我国网络应用的推广、网民人数的增加,网民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网络语言,如在我国第一部《网络时尚词典》中,就收录了诸如:斑竹(版主)、恐龙(女性网民)、青蛙(男性网民)、大虾(大侠)、东东(东西)、伊妹儿(e-mail的谐音)、MM(美眉)等;还有288条“数字代码语言”,其中多数已不为网民所知、所用,只有个别还在使用,如1314(一生一世)、1414(意思意思)、520(我爱你)、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555(呜呜呜哭声)、7456(气死我了)、88(拜拜)、886(拜拜罗)等。

7、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8、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网络语言的特点)。

9、网络语言常常用调侃的口气,随意糟蹋名诗名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微信上却被改成一首《衣紧还乡》的调侃诗:“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未改肉成堆。朋友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好好的一首好诗,被网络语言恶搞的面目全非。

10、互联网,简单地理解,就是无数台电脑和存储设备的联结。这些高科技的电脑和上网设备曾经价格不菲,再加之昂贵的上网资费,都使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因此,当那些网络交际用语以其非常态、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它还属于一种小众化的语言消费品,因此就有人将那些网络词语视为黑话、秘密语,甚至嗤之以鼻,称《网上黑话一箩筐》(1999),认为《网络语言冲击现代汉语》(姚玉成,2000)、《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闪雄,2000)。这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11、第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早在2001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认为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一定的“烧伤度”。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给语言使用、语言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雁过留声”的各种网络低俗语言、杀人于无形的网络语言暴力,但这种冲击更多地来自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应接不暇。如同一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所经历的“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的两次高潮,网络时代则是它的第三次高潮,二十年过去了,汉语依然是那个汉语,只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满足互联网的思维与表达。

12、其网络语言是随着20世纪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它的发展有从网络向生活过度渗透的趋势,其使用的主体是广大的青少年。而网络语言有很多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的成分,并且很有离经叛道的色彩,这会对处于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而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未来语言的掌握者,未来语言的建设者,如果说青少年在年轻的时候树立不起正确的语言价值观,那么国家未来语言的健康发展只能说一片渺茫。(负作用于青少年的语言价值观,不利于国家未来的语言建设。)破:加入主观色彩,如果以客观眼光来看,人们的生活已经依赖网络语言,对方辩友,这不是网络语言自身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取向引导的问题,这恰恰说明我们应该重视网络语言的发展,正确引导。

13、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4、美媚----漂亮的女生;BT----变态;PMP---拍马屁;

15、  (狗带):“狗带”是纯音译过来的新词语,狗带=godie,意味“去死”,这一词来源于黄子韬的一段英文rap。

16、✿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17、网络语言的第一个特征是它有着一些专属表达,如语气词的叠加、标点符号的灵活运用。在我们日常口语交流中,“啊、嗯、哦”这些语气词中所含的真实情感或含义往往要借助一系列辅助手段来判断,如表达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等,例如一个“嗯”字,既可以配合小幅度的点头来充满敬意地表示“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做”,也可以随着眉头一皱、音调上升来富含怀疑地表示“是吗,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而在网络交流中,我们无法知道这些辅助信息,但网络语言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个“嗯”字如果让人难以捉摸,在表达肯定意图时,我们不妨说“嗯嗯嗯”,表示对对方的强烈认同,这也能让聊天气氛趋于和善,而在表达不解、惊讶时,我们不妨说“嗯???”,来表达自己怀疑的想法。同理,很多人认为一个“哦”字的回复会让人觉得对方很冷漠或者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虽然这更多时候只是消息接收方自己的感觉,但我们不妨说“哦哦哦”来和善地表示“我收到了这个消息”。这些专属于网络聊天中的表达——或者说是聊天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部分交流情境,让人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甚至能从简单的字词中表达出情感。

18、其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知识层次低下造成的,再加上国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来约束规范网民的上网问题,学校教育与网上教育背道而驰,而网络语言的泛滥只能让这些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破:网民恰恰是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对方完全与我国学校教育和国家教育背道而驰

19、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持积极态度,因为网络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正如《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同志所说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20、1:必然性——当人类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当网络进入千家入户,当地球人都在网上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时,网络语言出现了,网络语言是语言进入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顺应了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促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

21、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情绪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由社会创造、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虽然情绪角色建立在一种或多种生物性行为基础之上,但情绪的意义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建构力量(Averill,1980)。互联网的兴盛促成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网络语言作为其中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情绪建构和传播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那么,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个体情绪是如何通过社会化传播“走向公共领域”的?网络语言在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本文以情绪社会建构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资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探究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规律,希望能为有关情绪传播的进一步研究和社会情绪治理提供借鉴。

22、2:合理性——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基础,网络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网络语言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能抛弃,网络语言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基础和条件,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3、    (10)楚艳芳: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研究纵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3)王乐.汉语语境下网络新词语研究(M).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5、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编写、商务印书馆刚刚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例指出,从众多研究报告中能够看出一个共同特点:

26、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上网的便利,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超强舆论磁场。微博、微信、贴吧、QQ等各种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刚一曝光,即可迅速变成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

27、  数字谐音:是指用简单、方便的阿拉伯数字的谐音来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此时的数字不表示其本意,而是来表达与数字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的意义。如:“520”谐音为“我爱你”意为向对方表示好感;“4242”谐音为“是啊是啊”意为肯定回答对方的提问或者是对对方的观点、看法等表示支持;“7456”谐音为“气死我了”表达内心的愤怒之情;“3166”与日语“さようなら”(“沙呦娜拉”)读音相似,表示再见之意。网络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人们为了追求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运用一系列简单便捷的符号来表情达意,其中数字成为了广大网民的首选。

28、说法一:这个字出处是唱滑板鞋火遍大江南北约瑟翰庞麦郎在b站的另外一首鬼畜音乐《童话》里面的歌词“我开始慌了”,听起来就是“我开始方了”。

29、(3)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内在一致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0、  由此可见,网络交际群体的特殊性,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网络交际的特殊性的另一面表现在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除了在少部分聊天软件中网民是实名制交流,多数情下网民是使用虚拟身份进行交流。网络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相比,在身份设定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网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设置性别、年龄、昵称等因素。网络身份的这种虚拟性掩盖了交际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身份信息等特征,交际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化,交际语境更加自由。但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也隔离了网络言语行为与现实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带来宽松语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交际环境的恶化。

31、对网络语言表层娱乐元素的追求,一定程度能够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得网络语言表现出一种转移效应——人们不那么专注于网络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发泄社会情绪的深层内涵,而投身于其游戏外表所召集的群体狂欢。青岛大虾案被曝光后的第二天,就有以此为素材的段子在网络上流传,由此引发网友的段子接力,调侃旅游宰客、物质相亲、碰瓷敲诈等社会现象。网友们被事件挑动起来的紧张神经,也渐渐地在各种段子营造的“笑果”中放松下来。自娱自乐的网络语言狂欢、能够推动网络群体互动仪式的情绪基调从深层的宣泄压力向表层的戏谑调侃转换,避免负面社会情绪积累到临界点引发过激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解社会舆论的作用。

3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构建、传播和产生影响的重要载体,净化网络语言是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的必然要求。

33、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34、又比如颜文字里面的“58同坑”,指80后这代父母基本是1950年代的人,把80后、50后这两代人都坑了。

35、    (8)张丹:语境研究略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6、、它新鲜,使人们很容易记住,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37、“求扩列”的意思是“请求添加好友”、“暖说说”的意思是积极回复点赞社交媒体状态、“xswl”是“笑死我了”的缩写……最近,一篇介绍“00”后网络语言的文章,让不少自诩互联网资深用户的“90后”网友表示,“00后”的世界我们不懂。

38、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

39、这是一段为国内报刊和网站广为报道的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曾被作为网络语言冲击中小学语文的佐证,实为一则虚假新闻。其中就混合了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汉字、汉字谐音转写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语言。而2006年前后由台湾输入,并经大陆新生代网民发扬光大、一时风光无两的“火星文”,则将网络语言的语码混合发展到极致,例如:

40、三是“无厘头”恶搞。一些网络语言并不追求有意义的表达,而是习惯于“无厘头”恶搞,有意无意地消解意义。

41、一是导致“看不懂”。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语言所承担的正常沟通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中老年网民往往看不懂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语言,抓不住准确的语义和话语背后的情感色彩。

42、与传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其反应取决于生理机制不同,社会建构论将情绪等心理现象置于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认为情绪是人际互动的产物,其产生、表达和传播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43、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44、    (6)杨解君,杨素珍:网络语言文字及其法律化治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45、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问题”(项目号:15ZDB143)阶段性成果。

46、四是戏谑性。一些网络语言倾向于调侃、戏谑,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47、网络语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气氛,起到娱乐的效果,舒发身心的作用;也可以让一部分网民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以起到自我调节的作用;再加其使用的便捷性及灵活性,备受网民的亲睐。然而,“利在一时,弊在一世”,其形象的不伦不类,形式的标奇立异,内容的离经叛道,音形义三者之间稳固性的缺乏,对语言的发展有害而少益。破:完全没看到语言的一致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8、课堂教学。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一线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会利用各种新兴媒体搜集资料、整合资料、读懂资料。用社会热点导人课堂内容,应该改变以往由教师用干巴巴语言描述呈现的枯燥方式,尽可能的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带来听觉冲击,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引发思考。任课教师不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关注社会热点,从中积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了解并整理其衍生出的相关网络流行语,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49、网络语言情绪能量的发挥,需要以网络语言的大规模传播、使用为前提。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像基因一样的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meme),能够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并像病毒一般传播(何自然,何雪林,2003)。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谢朝群,何自然,2007)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反过来也说明了语言的流传原理,即语言是通过其使用者(宿主)的模仿、复制而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50、(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的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存在的。

5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52、“我认为,我们的网络语言不应当是纯净水,我们的网络语言应当是矿泉水,有各种各样矿物质的存在,对人体健康都有用。我们的网络空间不应当是无细菌的真空,而应当是充满了鸟、虫、鱼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世界。”

53、社会热点事件催生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54、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55、2015年国庆期间发生的“青岛大虾案”是个体情绪借助网络群体传播建立的弱关系网络进行社会化传播的典型案例。2015年10月4日晚,一名网友用刚刚注册的、未经认证的账号在新浪微博爆料,其在青岛旅游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38元一份的大虾结账时按38元一只收费,并@了青岛公安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次日,媒体账号@青岛交通广播FM897将其编辑成微博新闻发布,迅速引起网友和其他媒体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仅该微博就被转发了5600多次、评论3000多条。“青岛大虾”也脱离“原产于青岛的海鲜”这一原始所指,成为代表旅游宰客现象的网络语言。图1所示的转发路径,直观展现了当事人的愤怒是如何在群体传播过程中通过社会网络中的“情感互动”发展为社会“众怒”的。

56、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新趋势。

57、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

58、网络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59、    (3)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60、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61、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的社会分享和传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限制不受道德欢迎的行为或形成合宜的动机和意愿。”(Harré,1986:80)因此,饱含道德判断的深层情绪是激发网络语言群体传播的重要动力。网络语言的大规模群体传播又反过来促进了深层情绪的传播与整合。

62、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首先,提高了大学生政治关注度。由于网络流行语的时尚娱乐性、传播迅速性等特征,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从而促使他们关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政治事件,增强其政治认识度。其次,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当代大学生民主参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通过中学时代的政治教育,树立了一定的民主观,提高参与其中的主动性。

63、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64、个体情绪借助以网络群体传播形式建立的弱关系网络得以快速传播,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传播范围,而且在情感互动仪式这个变压器的作用下变成了较为稳定的集体情感,从而以社会舆论的形式产生压力,迫使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平复社会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体主动分享情绪并推动社会化传播的行为,实质上是借助嵌入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源寻求帮助的过程。个体能够获取何种数量和质量的资源、得到多大程度的帮助,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网络。

65、学生社团。高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社团”,社团成员是基于共同的爱好组织在一起,社团就社会热点问题定期举办活动,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学生接触到网络流行语更为迅速,而老师的理论更为丰富。因此,将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在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下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得到一些校园网络流行语。通过横幅、海报等传统方式对同学们进行宣传,达到传播目的。

66、根据我们的检索结果,“网络语言”一词最早用在国内文献中的时间,是1991年,文中“介绍一种基于网络图论的编程方法——网络语言”。此后,“网络语言”也一直用来指称计算机及网络科学中的某种人工语言,如《更坦白的网络语言》中“系统是应用ASP、VBScript、JavaScript等先进网络语言、网络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程序语言开发的”。 

67、第一次用“网络语言”来指称网络传播过程中的自然语言现象的,是1996年一篇摘译自法语的文章《或新的网络语言》,介绍了“Internet网络采用的专用语言,这些语言符号表示这样或那样的概念和对象”,其中的Smiley,就是我们常说的笑脸符。

68、粗俗泛滥。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

69、(1)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70、社会建构论的显著特点是将情绪置于人际交流中来考察,这一过程既是情绪从私密心理感受被建构注入社会性的过程,也是情绪从个体扩展到他人的传播过程。心理学研究者将人们的情绪传播行为称为情绪社会分享(socialsharingofemotion)。情绪的社会分享具有普遍性、反复性和多次传播等特性(孙俊才,2008),这充分说明了个体情绪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人际分享、传播扩散成为较大群体内的社会情绪的可能性。

71、网络是一种大众参与的媒介平台,在这里,交际是直接的,但交际形式却是非直面的,网络媒介为交际提供了屏障,使交际可以躲在各种终端后面不露面,具有藏匿性和匿名性。因此,交流可以抛开禁忌、随心所欲。网络体现个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价值取向,这些特点也直接体现在网络语言中。

72、国内最早介绍“网络文化中的新语言”的文章中,列出了37个网络语言与英语的对照表,它们“基本源自英文的缩写,有些是从电报惯用的简语发展而来”,其中一些现今仍在广泛使用,如BBTW、CU、IC、OIC、P2P、U、Ur、VG等。由此可见,这种最初以“网络”来命名的新兴的网络语言和那些表情符号,也都是纯粹的“舶来品”。

73、例如《春秋》,一字寓褒贬,微言而大义。而网络语言指鹿为马,以谬为理。网络语言形成一定的风潮时,势必会被绝大多数人接受,那么这些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网络语言来解读中国的经籍,结果不言而喻:离题万里,谬之千里。破:我不理解意思,已经被接受,恰恰能够增强对中国古籍的理解。

7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丰富,促进了情绪这一特殊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分享和传播,个体情绪可能经过社会化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个体情绪在社会网络间的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激活了群体传播的能量,使得群体传播成为互联网时代区别于以往其他时代的显著标志。在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中,网络群体传播解除了物理空间在场性对互动仪式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内通过弱关系连接更大的社会网络,促进情绪的大规模链式传播和互动。经过群体互动与讨论,个体情绪被整合成代表群体意志的社会集体情绪。社会情绪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的功能。

75、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智能应用的推广,网络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时刻都处于信息的洪流之中。看似带有戏谑和调侃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使用群体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立场,以及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对社会热点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再加上手机的普及使他们能够获取及时的社会热点信息,大学生成为对社会热点反映最积极的群体,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因此,将社会热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把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76、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的极大普及使人们早早告别了小国寡民时代的封闭,享受着信息多元化带来的畅快。伴随着这一趋势,许多流行语迅速蹿红网络,迅速的被大众接受。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一方面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属不属于文学语言呢?新时期下文学语言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77、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的观点直截了当。有些语言我们说它不雅,但不雅是不是就是低俗?“我认为在不雅和低俗之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是‘俗’。所以我们至少不应该把网络语言只分为‘雅’和‘低俗’这两类,至少应当分为‘雅’‘俗’‘低俗’这三类,而雅和低俗一定是最少数的,低俗毫无疑问要清除。”

78、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79、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80、网络语言出现这几十年来,也受到了广大语言学界及主流人士的重视,各地也陆续召开有关“纯洁语言,维护语言的健康发展”的研讨会,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干涉网络语言的随意性,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语言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破:恰恰有利于语言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2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