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优美语句73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

1、意为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其实在任何一个以人为本的朝代,它都不会走向衰落,比如大唐贞观年间和汉朝的文景之治。这是两个真正的治世,其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大唐皇帝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徒回家探亲,然后这些人对李世民的恩德非常感动,因此他们在行刑前一个不少地回来了。于是唐太宗赦免了他们,从此以后死刑都要奏请皇帝后再执行,从而避免了那些官吏为了摆脱自己嫌疑重判犯人的情况。

3、这个词语,最近又火了,来自于国际庄的,“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

4、中国人的“天下”,说的不是整个世界,而是指的整个文化和地理含义上的中国。这种文化含义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有体现。比如著名的“天下布武”,说的自然就只是日本那一亩三分地,不可能说整个世界都布武,织田信长既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个眼界让全世界布武。

5、幺儿,生病会不舒服,戴好口罩,勤洗手,莫感冒了。

6、有基础病的,糟感染了,还是很不舒服,人多的地方莫去。

7、然后他还举了个他在他看来是代表“正”、“忠”的例子,来拉踩嵇绍:“正邪不两立,嵇绍也配算是忠的话,那你们的意思是王裒不忠喽?你们敢说王裒不忠吗!”

8、亡天下: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9、“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10、《三国志》上说,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爵位越高的人,他的担忧也越来越深刻,俸禄多得人,他的责任也越来越沉重。如果只是卖菜的,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即可。如果是管卖菜的,就还得需要不让卖菜的哄抬物价,缺斤短两;如果是医生,除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还得去救死扶伤。如果是管一个地方的长官,责任当然也就更复杂更繁重,必须比匹夫更棒,起码匹夫都是喊着天下兴亡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

11、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还有一次文明危机,是满清入关。满清入带来文明危机,主要表现「剃发易服」这件事情。

13、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4、《大学》里面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版的“马斯洛金字塔”。很明显在我们的祖先眼里,“郭”和“天下”不一回事。“天下”显然比“郭”的范围要大、境界要高。那时候,作为识文解字的读书人,“平天下”是个人最高奋斗目标和终极价值追求,如果做成了这件事,那就功德圆满、人生无憾、留名青史、光宗耀祖了。“治郭”显然无法与之相比。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针对的是内外侵略。前者针对的是中华的文化,针对的是民族;换一句话说针对的便是“异族入侵”,如在汉族人正统的明朝,清军八旗入侵就是汉民族的生存危机;在日本侵略中国时,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肉食者”还是草民。

16、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都是胸怀四海,心系天下。

17、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18、其实,说来说去,“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就是一句没有错的废话。

19、顾炎武认为,明清易代是「华夷变态」、生活方式改变,文化传承危机。普通人有责任去关注和捍卫。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0、事后侍从想要洗惠帝的衣服,惠帝说“莫洗,这上面有绍哥儿的血”!

21、“匹夫”这个词在褒义和贬义上的引用可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必须尽匹夫之责”。

22、在顾炎武看来,他儒教礼法的天下想要兴的话,希望就寄托在王裒这样的人身上了!

23、这个问题,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有过讨论。当时顾炎武正面临这样的危机。满清入关,中国易主,这到底算什么呢?

2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25、至于“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亡天下”!听起来很恐怖的样子!具体什么意思呢?

26、“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驾驭国家的赶车人的马匹优劣(用人)有直接责任。

27、可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是梁启超的原话,是从顾炎武的话里提炼、概括出来的。梁启超的意思很明显:天下(中国、中华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依赖于每一个人的思想革新与进步。(梁启超口中的“天下”传承顾炎武,意思仍然和《大学》一致。这里再补充一点,“中华民族”这个词好像也是梁启超首创的。我记忆有点模糊了,读者可以去求证。)

28、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

29、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和悠久历史,积蕴了丰厚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我们的精神世界要比其他各个国家都要有底蕴、有内涵、有优势。可是,现在的我们,究竟怎么了?

30、值得一提的是,顾炎武原名顾继绅,因仰慕文天祥的门生王炎武而改的名!

31、典故《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郑伯如晋,子大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献子惧,而与宣子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32、今天,八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1927-2017年),为大中华之崛起祈福接力,呐喊摇旗!

3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4、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35、王朝宗庙之改变,不过是统治者更迭,那只是亡国;一旦仁义道德抛弃,统治者率兽食人,民众生灵涂炭,文明面临灭绝危险,就是亡天下。所谓亡天下,本质是文明的危机。

36、也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针对的是内外侵略。前者针对的是中华的文化,针对的是民族;换一句话说针对的便是“异族入侵”,如在汉族人正统的明朝,清军八旗入侵就是汉民族的生存危机;在日本侵略中国时,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肉食者”还是草民。

37、日本,一直在敬拜“靖国神社”,虽然遭到了其它国家的抵制,但是他们依然很任性,而他们的教科书里,依然是不顾及历史的现实,以自己的方式在教育下一代。他们在注重武装储备的同时,也在不停歇地培养和灌输一种“国民信仰”和“民族精神”。

38、若干年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讲:“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39、但是,漫卷诗书,责任,大部分时候不是自渡的,而是渡人的。

40、救国救民是d和军人的职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凝聚这种民族力量的基础。

41、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於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口惛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

42、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还是不周延。

43、所以匹夫既不是骂人的话,也不不是夸人的话,只是古代平民百姓中的男子代称,在古代文学意义延伸的基础上,慢慢地“匹夫”一词被扩展到了普通人身上。

44、和平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很多人都忘却了战争,失去了忧患之心,只知道有了节日就庆祝,有了节日就有了假期,没有假期的节日,谁去管他?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为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6、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47、既然老顾明确划分了“保国”和“保天下”的责任人,那么“保国”和“保天下”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国”和“天下”的区别是什么呢?

48、普通民众不会关注这些,有些知识分子会听进去,他们是匹夫,是读书人,面对强权与毁灭,他们具有常人没有的韧性和担当。

49、就是这么一个人,在顾炎武眼里,是“败义伤教,率天下而无父”,“忘其父而事其非君”,三十余年无父无君,死不足以赎其罪的亡天下的禽兽!

50、句子中的“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按字义为服侍马匹的马夫,意指:用人是否恰当,是否驾驭千里马有必然的关系。

51、因此,天下和国家,这二者绝不可以混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国家”这个词,更容易和“政权”相混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拿你们小区作比方的话,天下就是你们小区的那一亩三分地,而国家则是指的小区物业或者是业主委员会。

52、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53、“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54、打杀长鸣鸡,弹却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55、和其他古文明相比,中国文明没有灭绝,我们无需到考古堆发掘历史,只要拿起书卷,就能感受前人风采,这算是一种幸运吧。

56、一个王朝往往是在没落时期大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他们心虚,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引发的结果。你想想,当你苛捐杂税对待天下臣民,然后通过各种权术愚弄他们,他们早就对你恨之入骨了。而你没落时妄图用这句话将王朝的命运捆绑在民族上,可能吗?

57、再后来,曹魏灭亡,西晋建立,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同为七贤之一的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当秘书丞!

58、其实一个好的朝代是不会刻意讲求这些东西的,比如唐朝中前期,大唐王朝声名远播,于是出现了一批边塞诗人。同时著名诗人杨炯更写出了千古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当一个王朝能让物阜民丰,那么百姓为了维护他们的幸福生活,也必然会追随你的步伐。

59、在顾炎武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这句话之后的几百年,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60、清朝初年,文人屡因文史犯忌,被杀被斩,还是有人偷偷写。我很喜欢的作家戴名世,就因「南山案」被杀。一个读书人,没有造反能力,偷偷写点私家历史,不求名不救财,就是因为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驱使。

61、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62、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63、文章名字叫《正始》,是曹操曾孙子曹芳的年号,整篇文章也是围绕魏晋的事儿来讨论的!

64、再来复习一下高中的课文吧。题目叫《察今》,出自于《吕氏春秋》。我觉得这是吕不韦最大的亮点、最大的成就、最大的贡献。说《察今》是高中课文,已经不严谨了。它曾经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原因:被剔除。

65、建军节、建d节、抗日胜利纪念日,领着孩子去烈士纪念碑前祭拜英雄的有几个?节假日里,旅游景点,人头攒动、人流如潮,带着孩子去的父母,给孩子讲述中华民族历史的,又有几个?

66、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鸡叫不叫,天依旧会亮。

67、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68、这个问题区分清楚了,就有的说道了。义无反顾保卫祖国,是没有错的,但是请搞清楚保卫的对象。我们要保卫的,是自己自由生长和发展的权利,是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完整,而不是为了保卫某一个暴力机构。

69、但事实上,梁启超归纳的这成语之后还有一句,同样是出自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将其纳为“国家兴亡,匹夫无罪”。

70、不管山有多高、云有多厚,也挡不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

71、此前的中国,有被马上民族侵入或统治的历史,最多只是失去半壁江山,并未全部吞灭。蒙元完全征服中国,给当时知识分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认为,中国文明逃无可逃,面临着灭顶之灾。

72、按照顾炎武的标准,这就是亡天下。幸好当时有「衣冠南渡」。衣冠礼仪是文明象征,文人士子纷纷往南逃,更有大量流民把中原的生活方式带到江南。文明之火没被扑灭,这一次「亡天下」也没有实质性发生。

  发布日期:2023-12-2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