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主义(优美语句45句)

黑格尔主义

1、尽管黑格尔试图克服古典自然权利理论并拒绝接受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原则,但他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保守主义者,不仅如其弟子海涅所透露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的真意在于“只要是合理的就一定会实现”,同时还在于黑格尔对于历史法学派之批判,他从来不认为某种观念或者制度因为源自祖先就获得了神圣性。黑格尔批判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于自然权利的反思,给这些权利主张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法治国(Rechtsstaat)理论。与试图通过脱离具体语境达到一种普遍性的自然权利不同,黑格尔发展出一种承认的权利。黑格尔认为,在自我意识的本质之中存在着承认的欲望,即每个人倾向于获得别人的承认同时又不去承认别人,而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殊死的主奴斗争,主奴斗争的辩证展开最终达到主体之间的普遍相互承认。具体言之,与人格之承认密切相关的权利,一者在于财产权,财产不仅是实现物质性目的的工具,同时也是发展人格的手段,另一者则在于表达权与言论自由,尽管公共舆论是真理与无穷错误的混杂,既值得重视又不值一顾,但正是这种权利的存在,使得现代国家不只是从强力中同样也从见识和理由中获得权威。

2、由这个三段论呈现出来的思辨运动的起点是精神实体,主体沉浸在这个实体里,然后通过“艰辛劳动”来进行概念性的决断(即扬弃运动的一个环节),然后,这个实体的财富被化约为潜在的逻辑结构,待到圆满时,这一充分发展的理念会自动的解放自然。

3、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也是黑格尔思想的精髓。

4、历史是终结,还是继续前进,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解释的问题,这终将取决于人类的实践。

5、周杰伦的歌词萦绕耳边,许多人都似乎想要通过归乡,来完成一种“生命的形态”。

6、而自由意志在于你选择继续将抽象普遍性提升到完满的地步,并将不可能性带到现实。

7、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哈里斯教育哲学的哲学基础。他基于对当时美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认为思辨哲学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他指出“思辨哲学是对国民生活新阶段的消化与理解”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当前仍有可能用这种洞见来理解教育。从哈里斯的实践与著述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理解与运用确实帮助他判断了时代特征与公立学校的时代价值,这可能是思辨哲学之于哈里斯最重要的意义。

8、通常认为,出版于1807年的《精神现象学》标志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成熟。然而,这部著作却给试图解释它的后人留下了种种谜团。它究竟是由《哲学全书》所代表的黑格尔体系的“前厅”,还是该体系的一部分(隶属于精神哲学)?它以一种准–历史的叙事所展现的,是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还是在《逻辑学》中以更加形式化的方式论述的概念的逻辑演进?考虑到《精神现象学》所涉主题的庞杂性,有没有一章可以看作是统摄了全书?

9、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存在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把马克思所突出的宏观而客观的社会异化现象显化为一种主观而微观的生活异化,同时又把存在主义所神秘直观到的人类生存虚无与危机的“永恒”命运,历史地解释为一种现代性的颠倒之社会现象。在存在主义看到的神秘直观的精神异化方面,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则看到了马克思所发现的社会关系的物化的主观表现形式。马克思求助于宏观而客观的历史必然性与自由的批判理想,被他们改造成为主观而内向的精神解放。

1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过任何人或组织代为收费组稿。如有个人或组织假借我刊名义收费,均属诈骗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11、其次,正如艾文纳里所指出的那样,民族联盟从来都没有办法单独解决现实的战争问题。为了可以真正有效地实施(而不只是仲裁)相关的国际法,这样一个联盟自身就必须要做好宣战的准备。(黑格尔主义)。

12、二是在空间、时间中的“自我显现、自我异化”和“他在的”状态,以自然哲学来观察;

13、在法国本世纪的哲学史中,当我们象通常那样把目光从柏格森迅速转向存在主义时,我们遗漏了其间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那就是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事实上,黑格尔在本世纪法国决不是一闪而过的"回光返照",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世纪法国哲学的进程。现代法国哲学在不断地解读黑格尔,同时又不断地突破其封闭的体系。黑格尔在法国复兴的整个过程中,科耶夫是一位核心人物。一方面他使一战以后由柏格森的学生艾米尔·布列赫(EmileBrehier)促进的对黑格尔的研究,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进一步走向思想上的复兴;另一方面,他又直接影响了萨特、梅洛-庞蒂、福柯、拉康、阿隆等人,使现代法国思想打上了某种黑格尔的烙印。

14、甘斯的职业生涯挫折,在1822年依然延续着,是年威廉三世颁布了一道专门的内阁指令来回应甘斯的境遇,即所谓的“甘斯法令”(LexGans),这道指令消解了1812年犹太人解放令的含混之处,明确禁止犹太人在大学执教。甘斯得到的不是他心心念念的教职,而是一份政府津贴,该津贴允许他1825年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巴黎。他在国外的时候最终皈依新教,这是他作为犹太人谋取普鲁士教职的不二法门。当他回到柏林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开始在这所大学任教,尽管遭到萨维尼(FriedrichvonSavigny)的激烈反对,萨维尼是反犹人士,也是黑格尔主义的敌对者,有理由厌恶黑格尔派法学家甘斯成为自己的同事。

15、一则认为化约之后,主体可以在此获得一种“无需置疑”的升华。

16、首先,从理论本身来看,哈里斯关于公立初等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学术性、道德性、学生主体性和民族性取向的阐述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例如,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秩序,学生一定程度上应从学术性课程中获得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学生应在学校中获得社会客观要求的基本道德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获得自主性思考能力,以及学校应当尊重外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等等。同时,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哈里斯的这些观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病,这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另外,相较于教育理论本身的内涵,作为教育领导者的哈里斯更为关注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在广泛实施过程中切实的可行性问题。这恰是哈里斯教育哲学的“保守性”所蕴含的现实价值。具言之,哈里斯认为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进行广泛推行,一旦效果不佳,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广泛推行的教育理论务必要结合教育现状,从实际出发,即便它仍旧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教育理论。这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反思的经验,即结合实际教育状况来评判自己所推行的面向特定群体的教育理论是否具备合理性,而不是单纯地谋求一种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否。

17、科耶夫不仅强调劳动对于奴隶的解放作用,更从劳动的普遍意义上来看它的历史作用。这显然是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曾高度评价黑格尔对劳动的重视。他说,黑格尔"抓住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25〕。在这一前提下,科耶夫进一步说道:"劳动的奴隶是所有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历史是劳动的奴隶的历史"(26〕。"只有通过奴隶的劳动,历史才取得进步"(27〕。这同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致的。我们看到,科耶夫对于主人和奴隶的历史作用各有评价,但天平最终是倾向于奴隶一边。因为奴隶掌握着劳动,掌握着历史的动力。

18、朱文富(1965—),男,河北卢龙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19、(c)这些原则之所以能够对主权国家进行约束,部分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已经自愿同意遵守这些原则,另外也因为它们在完成和维持一种关于惯例和体面行为的实践体系的过程中,表达了国际共同体的普遍利益和福利。

20、因此,黑格尔主张,主权国家实际上的多元性与主权自身的要求,已经使得国际组织(即康德所倡仪的“和平联盟”)的建立,使得拥有共同主权的、可以防止战争爆发、保障各国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其争端的世界国家的建立成为不可能。整个世界主义的民族联盟理念或者世界国家理念,都要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在国家层面之上,存在着一个具体的、拥有最高权力的权威,并且,这个权威还有权力实施已经获得共识的法律。但黑格尔注意到,这样一个权威最后必然会成为一个仲裁者,而不是实施者。如果某个主权国家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那么,它(多半)会无视过去的协定,甚至撕毁条约,而丝毫不顾及将会到来的惩罚或者刑罚。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的很多冲突,无论是在南亚地区(越南与柬埔寨之间的冲突)还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都证实了黑格尔观察的正确。民族联盟或者目前的联合国,更多地都是在进行仲裁,而不是在实施它所发起的国际法和国际协定。

21、二战之后,伊波利特出版发表了一系列研究黑格尔的重要著作:其中包括1946年的《〈精神现象学〉的起源与结构》、1948年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导论》、1953年的《逻辑与存在》,特别是1955年的《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研究》一书。伊波利特于1960年代教过一些已经成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的学生,比如阿尔都塞、德勒兹、福柯还有德里达等人。显然,伊波利特在使法国的“黑格尔复兴”运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2、伊波利特将黑格尔认识论上的一个环节的苦恼意识放大成为整个西方文化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犹太人的犹太教的历史就是一部苦恼意识的历史。因为它们的绝对真理即耶稣就是一个不可接受与到达的他者。与之相似,中世纪基督教的主体性,还有罗马人的感性同样承受着苦恼意识的折磨。他们都在渴求着一个永远弃它们而去的神灵。在伊波利特之前,让·华尔已经在夸张地解释与利用早期黑格尔神学著作中有关苦恼意识笼罩人类整个历史的神秘主义观点。华尔将黑格尔打扮成一个类似于克尔恺廓尔式的神学家,他将人类的基本状况描述为一种有限的悲观的人的生存意识反抗位居其上的无限的上帝的统治。

23、精神-逻辑-自然,在市民生活中,尤其是现代化社会的主体来说,要经历的变成了“具体普遍性”-“抽象普遍性”-“具体普遍性”,也就是原生家庭-社会人-这就是人生。

24、(7)结果,独立意识的真理乃是奴隶的意识。主人的根本现实是他所想要的东西的颠倒或逆转,奴隶也是如此。在其完成过程中,他可能变成了他直接现实的反面。作为一种被压迫的意识,奴隶将自己逆转成为真实的独立性。如果懒惰的主人导致了死路,与之相反,勤劳的奴隶就是所有的人类、社会与历史进步的源泉。历史就是奴隶劳作的历史。人们只有从奴隶的角度,而不是从主人的角度,去思考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也就是说,去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首次结果。

25、甘斯的想法同样使得自由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之间的潜在矛盾,到了接近公然对立的地步。作为优秀自由派人士的甘斯,相信社交性和联合主义的动能和建构力,而这就把政治的动议和能量从国家移开,引向市民社会。但作为黑格尔主义者的甘斯,则继续捍卫国家,认为它是调和、普遍性与目的方面的更高领域。黑格尔主义者对于“理念”在“绝对国家”中的实现,有着根深蒂固的目的论倾向,而自由民主人士则把政治理解为开放的论辩式人类活动,这两种观念彼此激烈交锋。甘斯对黑格尔主义的根本信念,遏制了他思维中的这种张力,或者话又说回来,他在历史情势本可迫使他明确讨论这种张力之前便去世了。

26、其次,德裔学者布罗克梅耶(Brockmeyer)作为黑格尔哲学在美国的早期研究者与布道者,是使哈里斯最终选择黑格尔哲学的决定性人物。1858年,哈里斯正是在布罗克梅耶的感召下才最终选择了黑格尔哲学,因为哈里斯认为这是能够包含他自己全部思想的哲学体系。布罗克梅耶对黑格尔的理解对哈里斯教育哲学的形成与深化有着长远的影响。

27、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欲望"之后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斗争"。人的欲望是要求他人"承认"自己,而他人同样要求得到"承认"。这样,当每个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努力时,就要发生冲突。"承认"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通过"斗争"去赢得,"斗争"与人的欲望有必然联系。因为构成欲望对象的意义,除特殊性外,还有着普遍性,因而我们所欲望的对象必是他人所欲望的。比如敌人的战旗之所以要去夺得,就是因为它是敌人意欲保护的,象征着敌人的精神和存在。一旦敌人投降了,那旗帜也就不过是一块布而已。因而通过"欲望",以及"欲望"的实现过程"斗争",表明人的生存是通过"他人"中介的,无论欲望的对象还是"斗争"的过程,都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只有在"他人"存在的前提下,才有人的自我意识,这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自我意识"的论述中极为突出的一点,科耶夫紧紧抓住这一点,认为"斗争是历史的起源,也是自我意识的起源"(19〕。

28、自我意识思想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国内哲学界备受关注和推崇的部分。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在它之前的环节是意识环节,其功能表现在能够区分自我和对象,否则,思维就会陷入混乱。

29、哈里斯;黑格尔哲学;教育哲学;公立初等学校;历史影响

30、对于黑格尔三段论来讲,扬弃运动那一跃,在入殓师这个故事里,被解释成了“无需理解”的自然而然。

31、哈里斯的自我疏离(self-estrangement)思想是其教育哲学的关键,它源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哈里斯指出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22)(P178)。他认为人包括原始自我与精神自我。自我疏离是指要打破与原始自我有关的联系,摆脱孤立的自我,并将自我与一个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进而获得精神自我的过程。哈里斯认为人的原始自我是堕落的,它受动物的冲动和欲望的支配。自我疏离帮助人从野蛮状态中获得转变,拥有新的属性,并在理想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在哈里斯看来这恰是公立初等学校需要做的。哈里斯重点指出这一过程需要在制度的范畴内运行。然而,自我疏离之所以能够实现,还因为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活动的自我决定的存在

32、为此,美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家马克·波斯特认为,法国人接受黑格尔,这是法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事件”。“1944年后,人们渴望社会、政治和知识完全更新。由于社会d和共产d的选票达到多数,知识分子梦想着即将到来的激进社会理想。在那些充满着希望但最终令人失望的战后岁月里,发现黑格尔式辩证法成为‘决定性的事件’。由此,在旧的资产阶级世界崩溃、对社会主义的渴望和对黑格尔哲学兴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33、苏联作家阿尔森·古留加在《黑格尔传》中提到:一个叫鲍里斯·乌克斯库尔的俄国骑兵上尉打败拿破仑之后,追女人也追腻了,于是跑到海德堡,要追随黑格尔学哲学。受到黑格尔的亲切招待之后,他立刻跑到书店,把哲学家所有的书都买下来,却发现一句也读不懂。

34、伊波利特认为,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一书对黑格尔的全部批判,除了重复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分歧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但他可能没有正视这种分歧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卢卡奇不理解黑格尔为什么使矛盾永存和异化永存,而没有同时找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历史与技术条件。相比于马克思试图找到解决矛盾与异化的现实历史条件而言,黑格尔哲学不仅没有表现出它的无能,相反却表现出它的伟大。

35、在第三个时期,可以说中立化的、综合的人的存在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可能性,从而向自己显现。不过,“这一次——这些可能性也意味着充分地和最终地,即完全地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36、理解一个(道德)概念,领会那些表达这个概念的言辞的意义,也就是要弄明白那些支配着这些言辞的使用的规则是什么,也就是要领会这个概念在语言和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是什么。

37、国家不是艺术品;它建立的基础是尘世,是专断、偶然和谬误的领域,而恶劣的行径在很多方面都会扭曲它。

38、本世纪早期开始的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特色。在科耶夫之前,法国的黑格尔主义者中值得一提的是让·华尔(JeanWahl)和亚历山大、科日雷(AlexanderKoyre)。1929年,让·华尔发表了他著名的《论黑格尔哲学中的苦恼意识》,主张必须透过黑格尔后期僵硬的体系,来研究其在早期思想中就已呈现出来的精神和情感,必须把已变成概念术语的辩证法还原为生命的体验和直觉。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华尔最看重《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其中的"苦恼意识",因为在"苦恼意识"中,黑格尔看到了意识自身的分裂与矛盾,华尔认为这种分析的神学含义是与基督教关于人性堕落与拯救的观念,及帕斯卡尔、克尔凯戈尔的思想一脉相系的。华尔断言,通常认为的黑格尔和克尔凯戈尔之间的对立,其实有着深层的亲和性。让·华尔的黑格尔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使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复兴在一开始就受到两个观点的左右,一是重视黑格尔早期思想,二是与初生的存在主义思潮相联系。

39、当下谁都知道大象,谁都知道剥削,谁都知道压迫。

40、人和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科耶夫解释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总框架。他一方面承继马克思的思想,认为人的存在是通过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同马克思一样,科耶夫把黑格尔的精神还原为人类历史,认为对人的总体把握必然要通过历史来说明。另一方面他又与马克思不同,他不是把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看作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而是强调人的欲望的首要性和特殊性,认为历史就是在不断满足这种欲望中实现的。当历史彻底满足人的欲望时,历史也就趋于终结。

41、一个一般性的、追求永久和平的民族联盟将会被某个民族(或者少数精英民族)支配,……(并且)这个联盟(作为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普遍性也会被抹煞。

42、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43、在下面这段文字里,哈迪蒙解释了黑格尔在战争当中所看到的、重大的现象学意义:

44、不仅如此,通过求助于人类本性、形而上的原则或者宗教学说来解决这些争端的努力同样不会取得成功,因为这些理由跟它们需要证实的那些原则一样,都疑点重重,模糊不定或者充满争议。

  发布日期:2023-07-13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