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斩场景
1、 9月28日下午,清廷刑部官吏将谭嗣同等六人提出监狱,从西门出。
2、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一般选用快刀斩,对于高官、贪污较多的官和谋逆的官员,往往采用钝刀斩首,以泄私愤,警示他人,戊戌六君子无疑是让慈禧最为痛恨的,用钝刀处决他们,更能达到警示的效果,所以,对付谭嗣同,刽子手请出了多年没用过的大将军刀。
3、如果是受刑者惹下大祸事,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刽子手就会祭出绝户神器——大将军刀,此刀无刃,刀落到脖子上,力道拿捏得巧妙,绝不会一刀两断,有可能是十刀、八刀,甚至是几十刀,这就不是砍头了,而是锯头,数刀下去,受刑者还在苦苦挣扎,不能断气,哀嚎不止,痛苦万分!
4、后人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当然是流利的白话文,敢于直言也是因为他们是外国商人,不必受清廷态度的限制。文章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对六君子给予极高评价,并且预言,他们未竟的事业将会由后人去完成。
5、当犯人被押到法场之后,会被刽子手绑在木椿上,双手反剪式捆住,整个人就像被捆的粽子由不得任何反抗。
6、谭嗣同等人入狱后,张之洞等人曾想搭救他们中的杨锐、刘光第,但未能奏效。而开始置身事外的杨深秀,冒死为谭嗣同等人说清,并援引古义,恳请慈禧撤帘归政,令慈禧大怒,惹来杀身之祸。六君子被斩后,谋反案板上钉钉,于是更无人敢出头。
7、据梁启超《谭嗣同之死》记载:九月二十八日谭嗣同于被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呜呼,烈矣!
8、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汇“秋后问斩”,这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籍《礼记》,书中记载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谭嗣同被斩场景)。
9、在《字林西报》看来,戊戌六君子是无私的人,他们为自己同胞的福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这并非是当时很多中国人的想法,在相当一批民众眼中,谭嗣同等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他们罪该万死。
10、纷繁的事物,只有除去枝叶,才能抓住主干。如同毛泽东当年所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造反有理。”六君子的罪名可以有不同说法,但说到底也只有一条,那就是:你们这帮人动了老佛爷的蛋糕,触动了人家的核心利益。
11、谭嗣同被捕的消息传开,向来拥护、支持谭嗣同变法的大刀王十分着急。
12、谭嗣同死后,他的头颅滚在一旁,血肉模糊。几位老家人前来帮忙料理后事,鹤年堂老板端来一盆温水,将谭嗣同头颅上的泥土与血迹洗去。谭嗣同当时是两眼圆睁,嘴巴张开,像是死不瞑目、又或者是大声疾呼。
13、谭嗣同既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又是一位侠义之士。革命d人历来对改革者抱有偏见,但他们称赞谭嗣同是“伟大的英雄”。
14、维新斗士谭嗣同将年仅33岁的生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民族、献给了维新变法。
15、董仲舒不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学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更提出了“天人合顺应四时,罚为秋,刑为冬”的观点。意思就是秋天适合实施处罚,冬天就要行刑了。
16、以前封建的人为了得到人血馒头还会花钱从刽子手那里买,但根本就不能治病,《药》里的小栓服了人血馒头还是死了。明代“药圣”李时珍曾明确反对人血入药,后世没有哪个医生用人学入药,除了一些思想腐朽的愚民和庸医。
17、12岁时,谭嗣同学习太极拳、兴义拳、双道等武术。后来,胡琦大师向谭嗣同介绍了伟大的剑客王武,他也教了他单剑的技巧。谭嗣同和大高旺武的友谊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已经达到了每天见面的程度。
18、1897年,戊戌变法开始,谭嗣同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但变法遭到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他们密谋发动政变。光绪让康有为等人设法挽救形势,谭嗣同便秘密拜见北洋新军首领袁世凯。
19、谭嗣同曾经跟随大刀王五学习过6年剑术,得到大刀王五真传。谭嗣同剑术炉火纯青。
20、维新派做鸟兽散,康有为、梁启超早早开溜,日本使馆曾派人联系谭嗣同,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被他回绝,他也回绝了梁启超的好意,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1、只不过有的犯人个子很高,站着砍头很不方便。所以为了减少刽子手的表演失误,也为了减少犯人受刑时的痛苦,一般都要求犯人跪着受刑。
22、但另一说法是,行刑的时候胡七并没有在场,他是忙着去救谭嗣同,但因为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去错了地方,根本就没有见到谭嗣同,怎么可能知道他受了多少刀呢。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突出慈禧的残忍狠毒。但其实慈禧和维新派是政见不同,也并没有什么私人深仇大恨,维新派那么多人,慈禧那恨的过来呀。她最怕夜长梦多才是真的。所以,不太可能在杀人这块还这么计较,要真想残忍,凌迟不是更残忍。
23、在社会方面,破除迷信,改城乡祠堂、庙宇为学堂。朝廷统治天下,除了官府权力,再就是靠这些宗族的精神控制法。不要祖宗家法,只开民智,哪天都醒悟过来,老佛爷还管谁去?
24、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
25、为不连累父亲,被捕前,他将父亲写给他的信全部烧毁,然后模仿父亲的笔迹写了一封家书,训斥儿子谭嗣同不忠不孝,声言要脱离父子关系,这也许是他为开脱自己父亲做的一点努力吧。
26、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27、谭嗣同标新立异的观点和主张,终于引起了一心希望通过变革来拯救时下病入膏肓中国的光绪帝的注意。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参与变法新政。
28、 谭嗣同在狱中三日,始终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回顾往事,思索历史与当前的变法斗争。他觉得自己的遭遇很似汉朝的张俭与杜根。张俭因为揭发朝中权贵而受到报复,被通缉,逃亡在外,望门投宿,四处奔波;杜根则因为劝邓太后把政权归还给皇帝而受酷刑,死去活来。此二人虽千难万险,但英名留于青史。谭嗣同想到自己因为投身改革大业而身陷牢狱,行将被害,但他不悔不惧,面对着独裁者的屠刀,放声大笑。他寄希望于康有为、梁启超、王五等志士仁人,将改革大业继续进行下去。想到此,他从牢房地上捡起煤屑,在牢房壁上题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胸襟,这就是《狱中题壁》诗:
29、 面对这痛入骨髓的惨状,谭嗣同等人悲愤而又平静。杨锐被杀后,刘光第将其头捧来,用纸巾擦掉血,放回杨锐脖颈处,然后引颈就戮。林旭就刑时,厉声责问刚毅,自己所犯何罪,其神色不变。
30、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31、而今日有幸“享用”这大将军就是有名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
32、维新派的领袖人物之梁启超也为他写了传记,里面并没有提到他被砍了很多刀,只是记录了他就义前大喊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其他的记录中也没有提及到行刑的残忍。古代行刑,由于刀顿,可能不会一刀毙命,但33刀太夸张了。
33、如果是大刀王五对谭嗣同行刑的话,不用刀也可以很快将谭嗣同置于死地,不可能让谭嗣同临死还受很多痛苦,当然更不会让谭嗣同惨叫。
34、据《戊戌变法.王五传记》记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逮捕入狱。做为谭密友的大刀王五心急如焚,联络各地反清义士,并花重金买通狱卒,准备营救谭嗣同。但都被谭拒绝了。谭嗣同对王五道:皇帝尚在囹圄,做为臣子的岂能一逃了之,如此有违天道,决计不可!王五苦劝无果,只能黯然离去。
35、世界奇葩冷兵器:欧洲抽肠破腹印度搅烂六腑,中国拍上骨断筋酥!
36、在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削减军饷须支,举办民兵,允许私人开设军事工厂,制造军火。
37、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启变法之途,而谭嗣同也因此被举荐给光绪,共同参与变法!1898年9月21日,百日维新在慈禧太后的阻挠下宣告失败,光绪帝被软禁,康有为逃往国外,但是谭嗣同却留了下来,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并以此唤醒沉睡之中的时人。谭嗣同英勇就义的精神被无数后人所称赞,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行刑时的惨烈,可能在很多人想象中的场景是谭嗣同仰天大笑,而后被一刀了命,但真实情况有这么理想吗?并非如此!
38、谭嗣同是第五个被斩首的人。行刑前,谭嗣同兴高采烈地向军政部部长喊话:“先生,请上前。我有话要说。”但坚决就是置若罔闻,马上走开。然后他大摇大摆地走到浸满鲜血的木墩前,笑得仰天大笑。
39、戊戌变法爆发后越演越烈,而身担重职的谭嗣同被召唤到北平商议事情,之后被封为四品军机章京,而大刀王五知道兄弟的险恶困境,出于兄弟情义就一直跟随在其身边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可惜变法不能成功,慈禧太后暴怒起来就下令屠杀所有参与者,而首当其冲的就谭嗣同,有一次谭嗣同意外被清兵抓走,王五知道后异常焦虑,于是拿出身家财产想让狱兵通融一下。
40、在戊戌政变之前,顽固派与维新派的矛盾就日趋激化,原因很简单,你动了人家的蛋糕了嘛。加上袁世凯告密,慈禧大怒,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d人。康有为、梁启超逃跑,谭嗣同等六人在四日内先后被捕。
41、在许多电视当中,大家也都有看到过,每当罪犯被斩首的时候,总是有无数的围观者,老百姓们他们麻木的看着这些,甚至有的人真的是拍手叫好,因为他们都是愚昧的,所以当戊戌6子会在刑场上的时候也是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他们嘲笑这乱臣贼子,谁又能想到他们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国家。
42、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立即逃走了,而留在北京城的维新派中,以“戊戌六君子”被斩杀广为人知。在“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中,又以谭嗣同之死,让人感叹不已。长久以来,人们只知道谭嗣同被砍了头,至于具体细节就鲜为人知了。
43、每每读起这首让人荡气回肠的诗句,眼前总会浮现出英雄义士谭嗣同那张坚毅的面容来。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死神即将来临时,没有痛哭流涕的忏悔,也没有卑躬屈膝的求饶,而是从容赋诗,慷慨赴死。那种大义凛然的悲壮,视死如归的气概,时至今日仍然让人唏嘘之余敬佩不已。
44、担心夜长梦多,慈禧太后下令尽快杀死谭嗣同,并且要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45、据史书记载,谭嗣同本身是有逃跑的机会的,可在关键时刻,他却不愿逃走,想要用淋漓鲜血来唤醒国人的认知,因此果断留了下来,立刻被清政府抓获。在行刑场上,六君子身处断头台上,望着底下黑黝黝蠕动的人头,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46、谭嗣同十二岁便师从通臂猿胡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双刀等武艺。后来,师傅胡七又给谭嗣同引见了侠士大刀王王五也曾教授他单刀武艺。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友谊是人尽皆知的,两人达到了每日必见的程度。
47、行刑当日,观者上万。一个叫唐照青的刑部官吏目睹了行刑过程,后来以一首短诗写了当时的场景:“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谭子气为降,余怒冲冠发。二杨默无言,俯仰但蹙额。刘子木讷人,忽发大声诘。”奇怪的是,诗唯独没提到康广仁。
48、本来谭嗣同有好多逃走时机,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中就清楚的记载:谭嗣同的许多日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但谭嗣同不为所动。而谭的挚友大刀王五也曾力劝谭嗣同远遁他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好意也被谭婉拒了。
49、梁启超劝谭嗣同与自己一起东渡日本。但是,谭嗣同却说:
50、其实,《字林西报》是一份英文报纸,由英国人奚安门于1850年8月30日在上海创办,它的英文名字是NorthChinaDailyNews。其采编人员均为在华商人,除刊登船务等商业信息外,还关注时政新闻,对中国政情也十分关注。
51、这六人里,要数谭嗣同死得最为惨烈。毕竟,康有为等人抓不到,谭嗣同就成了首犯,。慈禧非常痛恨他,和刽子手打过招呼,要对他好好的用刑。
52、在电影《甲方乙方》中,李琦扮演的胖厨子始终有一个英雄梦,可是几鞭子下去,就喊出了“打死我也不说”。梦醒之时,握着钱康的手说:“这回我算是知道了,英雄真就不是一般人,我对英雄们肃然起了敬。”
53、九月二十八日,古老的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在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刑场上,竖立起了六根木柱,木柱上分别绑着六位维新变法的爱国志士,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杨深秀。
54、袁世凯看见谭嗣同握在手中的剑柄,担心谭嗣同采取过激行动刺杀自己,便假惺惺地承诺,第一步到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
55、清代斩首最有名的就是“大将军”和一个“五件套”,这五件套分别称为大爷、二爷、三爷、四爷、五爷,他们锻造的材质不同,斩的对象也不一样。
56、这和我国古代的刑罚制度有关。我国古代从秦朝开始,各种死刑就足够残忍复杂,比如车裂、腰斩、凌迟、斩首等等。直到魏晋时期,处理犯人的死刑只保留斩首一项。
57、虽然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下跪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根本原因还是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普通百姓毫无人权可言,更让“下跪”这种恶习融入人们的骨髓中,时时刻刻禁锢人们的思想,直到死亡也无法解脱。
58、虽然古代死刑逐渐简化,始终朝着人道主义方向发展,不过先秦时期的暴政余威早已深刻地烙印在百姓心中。
59、自古变革无不乏流血牺牲之辈,在一段革命的开始人们总是斗志昂扬,群情激奋,成功了大家就开始鹬蚌相争,争名逐利,夸大自己在革命中的作用。而如果改革失败,每个当初走在前头的人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自己牵连其中,也再没有人敢为自己最初的理想负责了。
60、在场观看的人群发出很大的惊叹声,场面一阵骚动。
61、谭嗣同起于微末,在没有什么功名的情况下,被光绪皇帝直接任用,地位如同宰相一般,因此受到了许多清王朝守旧势力的极大反对,在维新运动不过百日,中国的君主立宪尝试宣告失败,而谭嗣同则被清王朝下令在菜市口砍头处死。
62、谭嗣同死的壮烈,确实值得被后人所尊敬。与“戊戌六君子”其他五人相比,谭嗣同从大牢被押往刑场的路上面无惧色,从容自若。六人被砍头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杀康广仁,次谭嗣同,次林旭,次杨深秀,次杨锐,次刘光第,事毕已薄暮矣。”
63、霍元甲把王五头颅带到天津,安葬在郊外的一处乱坟岗上。
64、谭嗣同十二岁便师从通臂猿胡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双刀等武艺。后来,师傅胡七又给谭嗣同引见了侠士大刀王王五也曾教授他单刀武艺。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友谊是人尽皆知的,两人达到了每日必见的程度。
65、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的主要成员之他的思想相对比较激进,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由于错误的相信了袁世凯,反被袁世凯出卖告密。慈禧太后下令逮捕了留在这里的维新人员,并于背景菜市口砍头问罪。和他一起被斩首,还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这六人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66、不过,对于将戊戌六君子的悲壮赴刑当热闹看的国人,鲁迅看得很清,他在《上海所感》一文中这样写道:“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由此看来,人们——至少,是我一般的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无论什么,都会惯起来的。”
67、 谭嗣同又不顾刚毅的阻挠,慷慨陈词:“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68、远在天津的霍元甲获悉后,带着2个徒弟,赶到北京前门,半夜时分,把王五头颅取了下来。
69、袁世凯是一个投机派,他见维新派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慈禧抗衡,一面稳住谭嗣同,满口答应要入京除掉顽固派,另一边却派人前往天津向荣禄告密。慈禧暴怒之下,软禁了光绪,情势急转直下,康有为先一步跑路,而谭嗣同等人却坚定留下来,想尽一切办法解救光绪,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70、在刽子手开始砍谭嗣同的头时,一刀下去鲜血淋漓,但是头没断,人还活着,于是再一刀,再一刀再一刀……..就像锯木头似的生生把这颗头锯了下来,有人说谭被活生生砍了几十下头才完全死去,其场面之惨烈可以想见。
71、袁世凯表面答应帮助维新派,背地里却向慈禧告密。慈禧派兵软禁了光绪,宣布自己垂帘听政。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向国外,谭嗣同却不肯走,他与王五等人四处活动,想用流血来救出光绪皇帝。
72、慷慨赴死,一刀了命,实在是壮士风范,豪气万丈,但真实的情况远比豪言壮语要残酷得多!古代刑场比生意场还黑古代刽子手,斩首时有很深的门道,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脑袋搬家,那叫一个干脆利索,犯人还没有感受到痛苦就已经身首异处了,但是,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能享受到,这需要犯人家属花钱打点或者是上面开恩开能有的。
73、当时的刽子手扛着一把无刃大将军刀,在砍死其他五人时仅用了五六刀,对谭嗣同整整砍上了30多刀,血流成河,红了百姓的眼。
74、为了杀鸡儆猴,慈禧太后命人以最残忍的方式处死谭嗣同,特别交代刽子手使用钝刀砍下谭嗣同的脑袋。在谭嗣同师父胡七(胡致廷)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被砍头的惨状,“那天用的刀叫什么‘大将军’,一刀飞去,鲜血汩汩然冒出,脑袋还装在颈脖上哩。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百倍。”
75、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76、后来,谭嗣同在家中被捕。王五在谭嗣同入狱后,仍设法打点狱卒,好让谭嗣同少受点苦。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皆被判斩首之刑。
77、大刀王五召集武林豪杰,商讨解救谭嗣同的办法,他们筹款买通狱吏。
78、砍了39刀时,忍着剧痛的谭嗣同仰天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79、这个当然是假的了。你想想在古代劫法场是一件多么轰动的事情,且不说在清末的时候报纸杂志已经兴起,没有的故事,都可以给你编出来,这样的事情要是真的有,那么,报纸杂志不给你描绘得绘声绘色才怪。但是,在当时的报纸上却没有大刀王五劫法场的只言片语。也即是说,王五没有劫法场,也肯定不会是行刑者。这就是一段后人编写的故事而已。
80、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此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人。
81、王五力劝谭嗣同逃离京城,但被谭嗣同谢绝了。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82、清兵将大刀王五的顺源镖局层层包围,王五及其弟子们寡不敌众,全部被捕。
83、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害怕长夜漫漫,决定在当天下午4点执行死刑。宣判前,六位先生无所畏惧。丧魂堂的老板从店里拿出血迹,拿在谭嗣的六个人面前。他让他们服用以减轻痛苦,但六位先生拒绝了。
84、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家里有人犯罪了,胆敢包庇,你的亲人和邻居都会遭殃,这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85、王五里劝谭嗣同逃出京城,遭到谭嗣同的拒绝。谭嗣同说:“各国的政治改革都是流血冲突的结果。今天,中国还没有听说任何因改革而发生的流血事件。这个国家并不繁荣。是的,请从他下定决心要死的继承人开始,以唤醒那些想在以后变得强大的人。后来,谭嗣同在家被捕。谭嗣同入狱后,王武仍设法管理狱卒,使谭嗣同少受痛苦。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我微笑着从横刀向天空,离开肝胆两座昆仑山”的诗句。包括谭嗣同在内的1898年运动的六位先生都被判斩首。
86、清兵把王五等人交给八国联军处置,洋人在前门枪杀了大刀王享年57岁。
87、据谭嗣同的师傅胡七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记载,谭嗣同在行刑之时,毫无畏惧,他是第五个被砍头的,由于使用的是钝刀,直到几十刀后谭嗣同才断气。但在此文中,并没有记载谭嗣同临刑时大声惨叫。
88、袁世凯表面答应帮助维新派,背地里却向慈禧告密。慈禧派兵软禁了光绪,宣布自己垂帘听政。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向国外,谭嗣同却不肯走,他与王五等人四处活动,想用流血来救出光绪皇帝。
89、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授给谭嗣同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
90、谭嗣同本是官宦子弟,他的父亲便是湖广总督谭继洵。古代那些起义造反的,无非是自己吃不饱饭,娶不上女人,被逼无奈才如此,但是谭嗣同却以一富家公子的身份,矢志报国,救亡图存,实属难得。谭嗣同年少之时便任侠意气,与江湖人士如大刀王五结交,之后受清朝甲午战败刺激,谭嗣同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91、 去留肝胆两昆仑。
92、康有为辞世的前一年,在梁启超等人的陪同下寻访六君子的就义故地。一行人来到鹤年堂门前,康有为放声痛哭,哭完说道:“终于找到了六君子的遇难地!”他想起了谭嗣同,也想起了自己半生颠沛,之后长叹不已。
93、如果运气足够好,人群里还会突然冒出一位大臣大喊“刀下留人”!或者有不怕死的勇士前来劫法场。
94、尤其是商鞅变法以来,发明出“连坐制度”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制度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允许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揭发,若不从命,十家连坐。
95、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不顾自己安危,想方设法营救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