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简介
1、在学校他认真攻读军事、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书籍,并一丝不苟地苦练队列操练的要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且他还擅长田径和击剑,凡是能够提高军事技术并使身体健美的体育活动,巴顿都乐意参加。这时他已暗暗立下宏愿,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
2、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懦弱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3、一个月后,巳顿将他在北非的指挥权交给了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以便为美国第7集团军准备入侵西西里岛做准备。这次手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意大利一家野战医院发生事故后,巳顿的声誉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这家医院里,他殴打了一名遭受炮弹休克的士兵并指责他胆怯。他被迫发出公开道歉,并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严厉谴责。
4、到巴顿的部队逼近梅斯时,城西高地上一共分布着17处这样的防御支撑点。至于守军,则是由数支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和若干缺乏经验的补充单位构成的,梅斯城本身交由第462步兵师把守,而一些强悍的武装d卫队部队也投入到了城外的工事里,比如经历过好几场硬仗的第17SS“格茨·冯·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
5、虽然他非常希望领导盟军入侵诺曼底,但巳顿却被公开指派了一支虚构的部队,据称这部队正准备在英格兰东南部进行一次入侵。随着德国司令部对法国加莱海峡的幽灵入侵分心,盟军能够在D日(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实际登陆。在第一支军队打破德军阵线之后,巳顿的第三支军队通过突破进入法国北部追捕纳粹部队。那年晚些时候,它在挫败德国在阿登大爆炸战役期间的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6、他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名好将军,也是一个迷失在现代的浪漫战士。人们常常在众多角色中分身不暇,最后疲惫不堪。而他从始自终贯彻自己的原则于一个目标,无悔更无怨。他可以在战场上永远进攻,永不防守,在政治里却连连败退应接不暇,他是活在上个世纪的传奇,一个尴尬的从中世纪穿越而来的文艺将军。和成长太快的世界无法接轨是他晚年的尴尬,跪地祈祷的同时满口脏话。纯粹到让人忍不住笑,从未见过如此心口合一之人。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希望碰到这样的将军,不是为了流血杀人的狂热,而是为了身为军人的荣耀,更重要的是,只有他可以最快的结束战争。他的荣耀已随古罗马的将领一起随风而逝,不知他又会投生于哪一朝的乱世,于征戮中寻求光明。
7、二次大战之初,他一面密切注视着德军集中运用坦克部队实施“闪击战”的战况,一面潜心研究古德里安著述中有关坦克战术的战况文件。恰在此时,时来运转,在骑兵出身的阿德纳查飞(后被称为“美国装甲兵之父”)等人的努力下,1940年7月10日美国正式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并组建二个坦克师。
8、巴顿将军在1945年12月9日因车祸受伤,同年12月21日,巴顿将军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被葬在卢森堡哈姆的一座美军公墓中,爱犬威利被送回美国,和巴顿将军的妻子、女儿共度余生
9、《巴顿将军》是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10、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盖博。他的家人最初来自弗吉尼亚州,拥有悠久的军事遗产,包括内战期间的服役。巳顿早就决定要继承这一传统,并于1909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巳顿在1915年获得了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经历,当时他被派到领导骑兵队对抗由潘乔率领的墨西哥军队沿美国 - 墨西哥边境的别墅。他曾担任美国驻墨西哥部队司令约翰J.潘兴将军,并陪同将军1916年对别墅不成功的远征。
11、对进攻受挫感到吃惊的沃克军长又投入了生力军,他用第90师替下了第5师,但是这支部队一直打到24日都很难获得进展,沃克只得在那时暂时叫停了攻势。
12、“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13、与此同时,第2团也继续着他们的猛攻,他们召唤来了自己的炮兵,深信这些大炮能够敲掉德军的掩体和工事。可是当这个团在9日发起冲锋时,三个营的步兵全部都被藏在高地斜坡上的德军火力点所痛击。夜色降临时,团长鲁菲上校报告自己手下已经有14名军官和332名士兵阵亡,他断言用步兵去攻占这些“古老的碉堡”是根本不可能的,并强烈要求派飞机来解决问题。
14、近年来,巴顿的孙女海伦·巴顿亦跳出来指证——“祖母曾说,最令人发指的阴谋论来自一位神秘的上校,他在二战时期曾是双重间谍,在诺曼底经营电台。上校亲口证实,130野战医院的护士或医疗护理受到上层指示——一旦我祖母离开病房,就打开爷爷房间的窗户,这样他就会感染肺炎。”
15、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16、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17、最令人赞叹的是,那个定音鼓怎么能和镜头的剪接点,镜头内的明显动作那么地合拍?
18、巴顿在幼年时,就患了“阅读失常症”,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不得不付出比别的孩子几倍的努力。即便如此,他的成绩也非常糟糕。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些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则的拼写,这让巴顿感到非常愤怒。
19、1950年增补一名陆军五星上将(阿诺德转空军五星上将)
20、对于这场车祸,从发生之始一直至今,就从来没有断过各种传闻与猜测,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竟如此死于非命,自然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的。
21、这里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在不研究本体的人心目中,如果谈到电影音乐,那就是主题歌。主题歌是电影声音出现后,大家还不知道该怎样有效地来运用音乐,于是就借用歌剧中的主题歌的形式,尤其是华格纳的连每个人物都有主导动机的做法,所以电影的主题歌是相当陈旧的表现手段。欧洲有些电影大师不太喜欢用主题歌这一形式。但是从生意经来说,主题歌是一般观众容易接受的、可以哼唱的电影音乐。但是在影片中感染观众的却不一定是主题歌,而是观众没有有意识注意到的音乐。
22、主演: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
23、这时美军已有了一些准备。原来,一名掌握着梅斯要塞建设要目的法军工兵军官在南锡现身,他声称自己把相关图纸藏在了里昂。当这批图纸被找出来并匆匆送到巴顿手中后,他就觉得拿下德里安堡大有把握了。
24、看来这位伟大的祖母搜集情报的本事不小,只可惜比阿特丽斯早于1953年9月30日死于一次坠马事故,享年六十七岁。
25、第5师的第2步兵团沿着指向梅斯的公路向前推进,他们很快就在地雷场、铁丝网和火力点的阻击下寸步难行,而这些还只是德军防御支撑点的外围设施而已。
26、不久,巴顿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巴顿在阿登战役中,解除了巴斯托尼一地之围。正当他眼看就要取得个人和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之时,他的行动却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约束。原来,艾森豪威尔出于政治上的压力,已决定优先照顾蒙哥马利的北方战线,并让俄国人进军占领布拉格,虽然巴顿已经深入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了。
27、然而,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军用大卡车突然向他们冲来,撞上巴顿乘坐的吉普车,巴顿脑袋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巴顿立时昏死过去......经过军医们的努力抢救,但还是没有挽回巴顿的性命,10天后,巴顿离世。
28、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29、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30、主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
31、美军在9月7日对梅斯以西的德军阵地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沃克投入了第5步兵师和第7装甲师的部分兵力,而把第90步兵师做预备队。
32、于是巴顿发布将令,以第95师一部佯攻要塞堡垒,另以第90师和第5师分别在工事群的北面和南面渡过摩泽尔河,然后在梅斯城东面会师从而将其截断为孤城。新命令特别指出:“重点是夺取或摧毁梅斯,而不是攻取梅斯西面的堡垒体系。”美国人终于吃一堑长一智,不再纠缠于炮台和碉堡的得失,而是要通过侧翼大包抄来夺取城市本身。致于那些致命的堡垒,在梅斯陷落后也就失去了依托,就留待下一步再收拾吧。
33、1903年,巴顿进入他祖父和父亲曾在那里学习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后又被保送入著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34、当美国在1917年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巳顿和潘兴一起去了欧洲,在那里他成为了分配到新成立的美国坦克部队的副驾驶。他很快赢得了他的领导技能和坦克战知识,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军队从法国康布雷第一次坦克大战中获胜后获得了声誉。战后,巳顿在美国的各个岗位担任坦克和骑兵部队的职位。到1940年该国开始重新武装时,他已经上升到上校队伍。
35、而这个时候巴顿还只是个中将(1945年4月晋升上将),集团军司令,跟这帮战区司令以上的大人物之间还有集团军群司令这一级凭什么越级晋升五星?
36、这一段的配音译制本该是很容易的事,那是现成的东西。可是我们的译制喜欢在他人的创作上搞什么“再创作”,译制片的录音师把音乐,尤其是定音鼓敲击的轻重给破坏了(轻重是节奏因素,我的老弟!)因为我们的综合艺术论在电影中最强调的是“对话要听清楚”“人脸要看清楚”(大功告成!)。因为我们的剧本中的情节象舞台剧那样,只靠对话,不,在他们心目中不是对话,是台词。这一段只有巴顿的两句话,在原片中巴顿是用气声说话的,尤其是第二句,这样就和那主题音乐混成一体,在一条统一的节奏曲线上进行。译制片的全体创作人员显然没有读到这条节奏曲线,于是开始进行“再破坏”,给巴顿配音的那位配音演员是用打嗓子眼里蹩出来的字眼来念这两句话的。这样,整个段落的节奏就被他破坏了。真伟大啊。他们会说,我们为什么要照老外的呢?隆美尔的那两句配得还不错,也做到了第一句强,第二句弱。我发现,中国电影演员不会用气声说话。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还练吊噪子呢。为什么?综合艺术论说电影有戏剧性,电影象戏剧,所以我们银幕上的表演,最好的也象舞台剧。有一次我在班上说,我们的电影表演象舞台表演,一位留学生不同意,他说你到欧洲和美洲去看看,我们的舞台表演比你们的电影表演还要生活化。后来我到美国访问时,专门为此去看了一次他们的舞台剧。果真如此。
37、梅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因为控制着摩泽尔河上的重要渡口而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通过普法战争占据此地后,德国人就开始在城西的高地上构筑一系列碉堡体系,这项工程一直延续到1914年一战爆发。
38、司机和后排的盖伊毫发无损,盖伊身边的巴顿撞到玻璃隔断的钢架上,又弹回座位,头部受伤而流血不止。显然,那个年代没有安全带这一说。当时巴顿整个人呈半昏迷状态,他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说自己“脖子以下没有知觉”,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想,这是极好的死法。”
39、他不无醋意地说道:“哼,那个舞台上已经有一位明星了,在一场演出中只能有一位明星。”
40、整个段落(包括战斗场面)的节奏型是阶梯式的
41、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42、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是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43、2008年春天,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曾向媒体透露,祖父去世后,他的祖母比阿特丽斯对丈夫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在她生前最后八年里,曾前前后后委托七名私家侦探,上下求索,调查丈夫的真正死因。
44、那是一个令所有军人终生难忘的场面——仪仗队、红地毯、十七响礼炮,十里长街,泪眼汪汪的人群,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45、《巴顿将军》是由弗兰克林·斯凡那导演,1970年2月4日在美国首映,影片主要介绍了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
46、九月片单好剧云集!85部中外经典电影 国庆宅家看不停!
47、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巴顿又被艾森豪威尔起用。但在这次战役中,巴顿只起″声东击西″的配角作用。他委屈、苦恼、愤恨。他利用公开场合之机,就把气出在俄国人身上。
48、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49、亨利.阿诺德,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美国空军第一任总参谋长,1947年空军独立后转为空军五星上将
50、城西高地是抵挡自西面来犯之敌的理想位置,这片高地从梅斯以西的小城格拉维罗特开始一路走高,到梅斯城西形成一处树木茂盛的高地,德国人的主要工事也就建在那里。而在高地的背面,地势迅速走低直入摩泽尔河谷,那里密布多处深沟构成对敌军开进的天然障碍。
51、巴顿将军脾气率直,性格浪漫,以敢说敢做闻名。在欧洲战场上巴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糗事”就是在战场上纵容部队“偷油”。
52、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53、二战的时候,抽雪茄最多的英国人应该就是丘吉尔,对应的抽雪茄最多的美国人可能就是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