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这是我见过的对儒释道三家核心思想最为精辟的表述。
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六亲不和有孝慈”,当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说明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否则是不需要这些的。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6、按照道家的核心宗旨,如果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8、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9、客观事物的变化,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庄子在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矛盾双方作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无疑的,这都是庄子继承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积极一面,是老庄思想的精华所在。
10、老子提出道是宇宙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行为。无为的态度既可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思想的前提下,通常赋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既包括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的解放。道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是老子,其所著的《道德经》提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理论体系。庄子是老子道家理论的完成者和发扬光大者。庄子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心灵不被外物所羁绊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儒家思想一道推动了中国的法律制度、传统军事思想、传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中医养生学等。道家思想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其所崇尚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等理念,对倍感现代文明社会压力的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11、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2、 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4、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5、因为这些朝代建立之前都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造成民不聊生,国内各个方面极其疲惫。这时采用道家的黄老思想,给百姓减赋税、减劳役、减兵役、减刑罚,使国家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样国家就可以重新发展繁荣起来。
16、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1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8、“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
19、老子的核心思想和道家的核心思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清静无为。清静指的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清心寡欲,就是人很少追求或者不追求金钱地位,这时心里就是最清静的。如果没有名利地位之心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作为,这就是“无为”。
20、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一观点被后来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成为道家最基础核心。在各派之间对“道”的理解有一定差异,但在中国哲学史上,通过“道”的概念对世界万物本源进行了第一次探讨,开辟了中国讨论形而上学传统。这是道家突出贡献之一。
22、清•刘一明(1734—1821)《周易阐真》有云:“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23、道家的黄老治国思想讲的就是要给百姓减赋税,减劳役,减兵役,减刑罚,减少百姓的负担。我国古代的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初期往往都是使用这样的政策。
24、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25、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26、“〇中有 | ,浑然天理,一气上下,流行不息之义,且 | 在〇之当心。φ 左为阳,右为阴,即河图左阳右阴。一气上下之象,薛道光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调。"寂寥者,即〇。万象主,即 | 。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故谓中。”
27、“执雌持下”是黄帝的主要思想之他崇尚雌性柔和、处人之下的思想。此思想被老子继承,发展为“不争、尚柔”,成为了道家的基本思想。
28、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0、 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31、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异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
3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34、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35、道家的思想核心就是道,出自道家思想的代表人老子。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